[1] 龙花楼.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 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2] 唐承丽,贺艳华,周国华,等. 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 地理学报,2014,69(10):1459-1472.
[3] 贺艳华,唐承丽,周国华,等. 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J]. 地理研究,2014,33(9):1716-1727.
[4] 谢正伟,李和平. 论乡村的"精明收缩"及其实现路径[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2014:10.
[5] 陈雯,闫东升,孙伟. 长江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与态势的判断[J]. 地理研究,2015,34(3):397-406.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3-16)[2017-09-19]. 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ghzc/201605/t20160505_800839.html.
[7] 邹一南,苏长青. 乡村"人口减少,面积增大"悖论探析[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2):86-88.
[8] 刘彦随.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 地理学报,2007,62(6):563-570.
[9] 海贝贝,李小建. 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评述[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6):635-642.
[10] 田光进,刘纪远,庄大方. 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2003,58(5):651-658.
[11]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 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629-1638.
[12] 李君,李小建. 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09,31(7):1195-1204.
[13] 王介勇,刘彦随,陈玉福. 黄淮海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用地扩展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研究,2010,29(10):1833-1840.
[14] 谭雪兰,钟艳英,段建南,等.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2014,34(3):309-315.
[15] 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等.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J]. 资源科学,2004,26(5):89-97.
[16] 邓南荣,张金前,冯秋扬,等.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3):984-989.
[17] 龙花楼,刘彦随,邹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 地理学报,2009,64(4):426-434.
[18] 海贝贝,李小建,许家伟. 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2013,32(12):2257-2269.
[19]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等.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科学,2014,34(4):438-446.
[20] 邹利林,王建英. 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4):59-68.
[21]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 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22]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23] 邵子南,王怀成,陈江龙,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3):10-15.
[24] 曲衍波,张凤荣,宋伟,等.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 地理学报,2012,67(4):490-503.
[25] 张凤荣,周建,张佰林. 基于内部用地结构及其功能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辨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5):155-160.
[26] 陈诚,金志丰.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用地模式演变: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15,34(11):2155-2164.
[27] 李平星,陈诚,陈江龙. 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2015,35(7):845-851.
[28] 姜广辉,张凤荣,周丁扬,等.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J]. 资源科学,2007,29(2):109-116.
[29] 曹子剑,张凤荣,姜广辉,等. 北京市平谷区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21-126.
[30] 王柳. 苏州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镇工业区再集聚研究[D]. 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4.
[31] 王世元. 新型城镇化之土地制度改革路径[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4:63.
[32] Long H, Heilig G K, Li X, et 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change: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the Transect of the Yangtse River, 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07, 24(1):141-153.
[33] 袁丰,魏也华,陈雯,等. 无锡城市制造业企业区位调整与苏南模式重组[J]. 地理科学,2012,32(4):40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