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归纳了影响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主要腐蚀因素及其作用规律.最后,对基础腐蚀的防护提出一些措施及建议.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以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Sacizkky-Golay滤波重建高质量NDVI时间序列数据;同时融合500m分辨率的MODIS多光谱反射率数据和90m分辨率的DEM数据.将非监督分类法和决策树法相结合,进行黑龙江流域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对分类结果采用已有的土地覆盖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精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利用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获得较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是可行的.
以均匀层状带凹陷特征的介质模型为例,分析镶边法在常规边界吸收问题中的独到优越性;采用均匀倾斜模型数值实例,详细探讨外侧镶边法在边界吸收中的弊端及其成因.综合数值试算分析表明,外侧镶边法会引入虚假反射波,其原因是边界处速度延拓产生了人为绕射点.提出了内侧镶边方法,即以牺牲局部有效波场来提高数值计算精度、信噪比和可信度,实例验证该方法正确可行.
以首钢厂区附近小区域为研究区,采样分析表层土壤Cd、Cu、Pb、Cr、Zn、Ni、Mn、Fe的含量.描述性统计表明:Cd、Pb、Zn、Cu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d、Cu、Zn存在污染问题,Cd污染最为严重.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并使用GIS工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8种金属可由3个中等空间自相关的主成分(PCs)反映:PC1包括了与交通及机动车辆关系密切的Cd、Cu、Pb、Cr、Zn;PC2包括了主要来源于首钢厂区的Cr、Mn、Fe;PC3仅有Ni,分布是随成土过程形成的.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于交通和机动车辆,需密切关注其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对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以体重相近的三元杂交仔猪为动物模型, 考察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采食由不同比例的支链淀粉(AMP)与直链淀粉(AMO)组成的日粮后日粮中氨基酸(AA)的表观回肠末端(AID)和表观粪便(AFD)消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日粮中AMP和AMO的比例显著影响仔猪对AA的消化吸收,提高日粮中AMP的含量有助于提高日粮AA的AID值,从而提高仔猪对日粮AA的利用率.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东北地区目前外来入侵植物18科66种.论述了东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原产地、入侵途径、生境和分布,指出外来入侵植物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外来入侵植物的对策及建议.
在工程中需要进行FPGA与上位机的通信,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了UART的RS-232C接口标准规范和总线标准规范进行驱动设计.驱动主要是针对近距离串口通信设计,采用了异步通信协议,同时利用FCS校验来保证通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程序采用VHDL硬件语言进行编写.通过长时间测试,运行稳定可靠,并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驱动的实现为FPGA与上位机的通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提出了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中频采样后直接分块自适应量化(BAQ)的设计.从理论上证明了中频BAQ的可行性.与中频回波数字下变频后再BAQ的典型结构相比,该设计将数字下变频放到地面进行,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硬件资源.采用免混频结构时,仿真结果表明:下传数据率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性能接近,新方案所耗费的硬件资源不到前者的1/3.
由于缺少SAR散射波干扰真实数据,建立了SAR散射波干扰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地面散射点的分布特征,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极度粗糙地表和中等粗糙地表,散射波干扰充斥于SAR的整个波束,不能采用空间滤波的方式进行干扰抑制;对于中等粗糙地表,增加快时间采样点数,可以增加相关散射点的数量,因此可以用空间-快时间自适应滤波的方法提高干扰抑制性能.
针对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实用化测图问题,提出一种将目标定位至数据获取几何的成像算法.该算法可以高效结合自配准处理.相对于将目标定位至零多普勒几何的传统算法,该算法优势在于减少了后续干涉处理过程三维定位的计算量,且成像算法效率与传统算法一致.该算法尤其适用于实用化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
针对纹理图像压缩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PIHT算法. 算法对一阶小波变换产生的LL、HL、LH、HH 4个子带系数分别进行小波再分解,之后对上述4个子带利用SPIHT算法进行联合编码;子带之间的量化比特分配嵌入在编码过程之中,因此可实现4个子带编码比特的自动精确分配. 编码过程充分利用了小波系数的高频分量信息,可有效保持图像中的纹理细节. 最后通过对纹理图像的压缩实验,证实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改进了一种基于正弦和的仿真瑞利信道的方法,消除了它生成的复随机过程的同相和正交分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及该复随机过程的包络平方的自相关函数是广义非平稳的缺点. 运用改进后的方法生成的复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及其同相和正交分量的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也与理论参考值相等. 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生成的复随机过程的幅度、相位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平均电平通过率、平均衰落持续时间能更好地逼近理论参考值.
在面向Internet接入无线Mesh网络(WMN)中,数据流在Mesh一侧的传输具有汇聚特性,终点大都为网关,因此最后一跳无线链路成为了WMN的瓶颈;同时不平衡的数据转发导致局部性能过低,也加剧了网络容量的低效问题. 提出基于层次模型的路由转发策略,该路由策略通过平衡因子控制上层节点负载的均衡,从而提高WMN整体网络容量.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层次化路由策略使得整体网络容量比HWMP提高了近20%,管理帧开销降至HWMP的40%.
为解决GPS抗干扰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个GPS自适应天线实验平台. 它主要包括天线阵、多通道射频前端和数据采集系统3部分. 通过该实验平台,可以在真实环境中验证各种自适应算法并进行算法的性能评估. 最后利用最小功率法对实验平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对GPS卫星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高质量的数据采集,以提供实采数据供各种抗干扰算法的后续处理.
提出了一种用于LTE网络中头标压缩功能的上下文转移方案,可以用来减小无线链路上的报文开销,降低切换时的信令时延,从而提高整个通信网络的效率. 文中对头标压缩的上下文转移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信令报文的处理、上下文转移参数的重建以及头标压缩状态的变迁. 通过仿真分析,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该方案适用于语音通信为主的无线通信网络.
Bent 函数一直是密码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判断给出的布尔函数是否为bent函数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Gold型函数中指数的分析,得到了Gold型函数成为bent函数的充要条件,此充要条件是Leander文献中定理的部分推广,用该结论判断bent函数更加简便.同时还讨论了多个迹函数之和成为bent函数的一个充要条件.
文献[1]证明了XOR-MAC的伪随机性,即XOR-MAC的标签生成算法和随机函数不可区分,进而宣称给出了XOR-MAC的安全性新证明.本文通过对Wegman-Carter MAC的研究, 说明了随机的或者带状态的MAC的伪随机性并不意味着MAC的安全性,即不可伪造性.
通过对恶意文档的攻击方式、组成结构和攻击代码的全面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向量计算的检测方法,针对典型的变形手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对119个文档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检测软件相比,该算法对恶意文档检测在漏报率和误报率上均具备一定优势.
应用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ZMNL),对幅度分布特性为瑞利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韦伯分布,功率谱特性为高斯谱和平方谱的地杂波进行建模和仿真.实现了实时动态地模拟实际采集的雷达地杂波,而且可按给定的功率谱模型产生满足非高斯分布的随机数据序列.仿真结果和理想模型的吻合,证明了ZMNL是有效的地杂波仿真方法.最后研究了ZMNL方法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ZMNL方法的适用范围.
作为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一种重要志源——日冕物质抛射(CME),一直是空间物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做为空间天气的最直接表现的层次——近地空间环境,随着地基探测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也成为日-地关系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空间天气这因果两端出发,对CME的对地有效性问题,以及近地空间环境的探测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在CME的对地有效性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CME冰淇淋锥模型的建立;(2)分析了CME对地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了CME对地有效性的特大地磁暴起因.在近地空间环境研究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参与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米-瑞利-钠荧光激光雷达,并给出其对80~110km高度钠层的初步观测结果;(2)利用流星雷达研究了中高层大气周日、半日潮汐的典型相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