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近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而在大气重金属污染方面尚缺乏总体认识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对中国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Pb,V,As,Mn,Ni,Cr和Cd的污染水平、季节变化、南北方差异、粒径分布等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国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控制现状及技术进行讨论.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历程及经验的总结,提出中国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DBSCAN是一种经典的基于密度聚类算法,能够自动确定簇的数量,对任意形状的簇都能有效处理.DBSCAN算法需要人为确定Eps和minPts?2个参数,导致聚类过程需人工干预才能进行.在DBSCAN的基础上提出了SA-DBSCAN聚类算法,通过分析数据集统计特性来自动确定Eps和minPts参数,从而避免了聚类过程的人工干预,实现聚类过程的全自动化.实验表明,SA-DBSCAN能够选择合理的Eps和minPts参数并得到较高准确度的聚类结果.
探讨了农田氮肥损失的途径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减少农田肥氮肥损失的措施
利用CFD软件Fluent建立了一个三维街道十字路口模型,模拟了 2种风向条件下街区风速分布和CO质量浓度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十字路口的建筑物布局与风向共同作用,会对街区的风速和CO质量浓度分布产生很大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FD对所建模型模拟结果合理,用于街区大气环境问题研究有着良好前景.
在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中,实时探测周围环境信息的传感器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路环境探测器,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软硬件设计,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相应地处理方法。基于此开发了SMAJ自主移动小车,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实效性。
对中国东北北部22个县市黑土可能发生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土壤样品中Cd、Pb、Cu、Zn进行检测分析,4种重金属的检出范围依次为0013-231mgkg,1052-5748mgkg,4213-22710mgkg和995-4618mgkg。结合单污染指数评价法和表底土比较2种方法进行污染评判,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d的污染最为明显,其污染多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水平。对于重金属Pb、Zn和Cu的污染用单污染指数评判没有准确反映污染的真实情况,同时说明不同评判方法的精确性有较大的差距。用表底土比较法对Pb、Cu、Zn3种重金属进行评判,发现其在采样区域的污染水平仍非常明显,依次有571%,210%和533%的表土样品受到这3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部分受到污染的土壤样点大多集中在市内工业区附近土壤和城乡结合部菜地。
1999年2月、3月、11月和12月, 在北京北三环外的32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 获得24组1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 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正在发生变化.由于采暖期间煤炭使用量的大量减少, 大气中S, As, Se, K的浓度大幅度降低, S和K比采暖前低25%;由于北京冬季采暖大量使用重油替代煤炭作为取暖燃料, 大气中Cu的含量比采暖期前增加了1倍.此外, 由于无铅汽油的推广使用, 目前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Pb含量已大幅度降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于2008年春季采用粒径谱仪和自动气象站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广州城区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能见度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0.5~20μ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增大而逐渐减小;质量浓度谱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0.7μm和2.5μm出现峰值;而降雨对粗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显著.0.5~2.5μm粒子浓度增加是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针对遥感图像插值要求,尽可能保持原图像信息,提高图像分辨率,并适合人眼观察的特点,提出适合于遥感图像的小波双线性插值方法.实验表明,与双线性插值相比,该算法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和较好的图像效果.
以UV/H2O2 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及TiO2 光电催化非均相氧化技术为例,选择硝基苯、4 硝基苯酚、喹啉和活性艳橙K R等为目标化合物,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UV/H2O2体系中产生的·OH是硝基苯、4 硝基苯酚和喹啉降解的直接原因,有机物的降解可用准一级动力学进行很好的描述。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氧化剂浓度及水体中存在的常见无机阴离子如HCO3- 、NO3- 、Cl-等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探讨了各有机物的降解途径。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光电填充床催化反应器,结果表明,三维电极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效率。外加电压和溶液中NaCl对活性艳橙K R和喹啉的氧化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还研究了溶液酸度条件、空气流速及氧气对光电催化的影响。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目前中文分词领域各类分词机制,注意到中文快速分词机制的关键在于对单双字词的识别,在这一思想下,提出了一种快速中文分词机制:双字词-长词哈希机制,通过提高单双字词的查询效率来实现对中文分词机制的改进.实验证明,该机制提高了中文文本分词的效率.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基于密度聚类思想的划分聚类方法——"密度最大值聚类算法(MDCA)",以最大密度对象作为起始点,通过考察最大密度对象所处空间区域的密度分布情况来划分基本簇,并合并基本簇获得最终的簇划分.实验表明,MDCA能够自动确定簇数量,并有效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于未知数据集的处理能力和聚类准确度都优于传统的基于划分聚类算法.
采用UV9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甲酯、共轭亚油酸三甘酯在不同浓度时在 200~ 300nm的吸光度,绘制出样品在不同浓度时的吸光度曲线,找出适宜的浓度范围;用MicrocalSoftwareOriginVersion 4.0做回归分析,由线性回归给出样品浓度和吸光度的线性关系;利用PEAutosystemXL TurboMass测得样品中共轭亚油酸乙酯的准确浓度,结合回归系数给出了测定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经验公式.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