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守国,杜金业,王阁. 我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的进展与反应过程[J]. 煤气与热力,2000, 20(3): 212-213.[2] 柳少波,洪峰,梁杰.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天然气工业,2005, 25(8): 119-122.[3] 刘淑琴,张军,梁杰,等. 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利用前景[J]. 煤炭科学技术,2003, 31(7): 50-53.[4] 余力.煤炭地下气化的过去和未来[J]. 工矿业译丛,1990(4): 1-7.[5] 朱铭,徐道一,孙文鹏,等. 国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J]. 煤炭科学技术,2013(5): 9-15.[6] 梁杰.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稳定及控制技术[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1-3.[7] 朱劼,阚士凯. 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前景[J]. 山西焦煤科技,2010(7): 54-56.[8] 刘淑琴,董贵明,杨国勇,等. 煤炭地下气化酚污染迁移数值模拟[J]. 煤炭学报,2011, 36(5): 796-801.[9] 马成有.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09.[10] 张智印,张晨招,崔虎群. 指数评价法在安塞茶坊水源地的应用[J]. 地下水,2013, 35(4): 29-32.[11] 国家环保总局. 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2] 曾永,樊引琴,王丽伟,等.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比较[J]. 人民黄河,2007, 29(2): 64-65.[13] 贺华中,柏森. 地面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改进[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44(5): 594-596.[14] 徐晓云,陈效民,谢继征. 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京杭运河扬州段的水质评价[J]. 中国给水排水,2008, 24(24): 107-110.[15]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6] 吴钢,蔡井伟,付海威,等. 模糊综合评价在大伙房水库下游水污染风险评价中应用[J]. 环境科学,2007, 28(11): 2 438-2 411.[17] 刘淑琴.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有害微量元素转化富集规律[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