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了稳定场局部时的重对数律,给出了重对数律的下界.
研究了弱测量的性质以及潜在应用.首先,针对所定义的一类特定的正定算子值测量,从线性赋范空间的角度推导出其为弱测量时的参数条件.其次,讨论了弱测量的适用性:弱测量不仅适用于大量全同量子系统,若任意的测量算符都能够被选择性地施加,则弱测量也能够对单个的量子系统进行测量.最后,考察了弱测量对不同的量子系统的影响:对于大量全同量子系统,连续的弱测量对状态产生的影响相当于一个消相位过程,而对于单个的二能级量子系统,弱测量能够被用来抑制消相位以及去极化过程.
合成了一种以邻羧基苯甲酰二茂铁为疏水链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亲水链的新型rod-coil两亲性金属有机低聚物,并对其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起始浓度下,该化合物可自组装形成球形、扭曲的蠕虫状胶束和囊泡,二茂铁和苯环间的π-π相互堆叠是形成扭曲型蠕虫状胶束的主要因素.
以绰墩遗址2个古土壤剖面(0~200cm)为对象,通过植硅体、有机碳、文化层、14C断代探讨稻作史及成因。结果表明,最大种稻强度在100~116cm(马家浜文化期),随后在75~100cm(马家浜-良渚文化期),种稻强度锐减。其原因并非土壤养分不足;6280aBP以后气候转为干冷,宜种稻的湿地演化为旱地,可能是主因。在160~100cm(马家浜文化期)、100~42cm(良渚-马桥文化期)、42~0cm(宋代-现代)存在间歇性连续稻作。
以辽西半干旱区2004~2008年的玉米生长参数及农业气象资料为依据,应用CROPWAT模型模拟分析了该区玉米的需水及灌水量. 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需水趋势总体为正态分布,年需水量在572~645mm之间,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11.1%、30.2%、19.8%和38.9%;玉米灌溉需水量曲线因降雨差异在不同的年份呈现不同的变化型,基本分为抛物线型、中期平台型和双峰型3种;玉米的补充灌溉主要集中于7、8、9这3个月.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直接与视黄醛短程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的突变是Bacteriorhodopsin中颜色调谐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将第78位Ile替换为非天然残基R1,产生显著的颜色调谐.但R1在Gln75,Asn76,Thr128,Lys129和Leu61的替换,均未产颜色调谐.Bacteriorhodopsin光循环中间体的衰减表征发现: R1的替换使M412的衰减寿命显著延长.晶体结构发现:R1不与视黄醛发生短程作用,但可能直接与膜表面的"三体水分子"作用,并借助长程的氢键网络与视黄醛活性中心发生联系.
针对虚拟视点合成中存在的伪影和空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图像的视点绘制新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视点同步生成机制得到虚拟视点的图像和深度信息,并根据深度信息擦除背景伪影;其次,通过基于深度的空洞填补和边界处理方法进一步消除视点图像中的空洞和前景边缘失真.实验结果表明,与MPEG 的3DV/FTV标准参考方法相比,该方法生成的虚拟视点PSNR值提高了2dB.
根据海面镜面散射理论和海面斜率分布理论,将海面斜率的Gram-Charlier分布应用于海面镜面散射建模,建立了以海面上10m高度风速为基准的、基于Gram-Charlier分布的海面镜面散射模型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测数据的比较,验证了基于Gram-Charlier分布的海面镜面散射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通过仿真研究,系统总结了在不同风速、风向、极化、波段、入射角、方位向等条件下海面镜面散射的变化规律,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分析了中高分辨率SAR海洋图像的目标和海杂波特点. 利用舰船目标的灰度相关性和形状特性与背景杂波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联合K-分布CFAR的舰船检测算法. 算法建立了海杂波的二维独立联合K-分布概率模型,通过给定的虚警率得到检测阈值以对图像进行检测. 该算法能够极大地抑制斑点噪声和背景局部不均匀对检测带来的影响,有效地降低了虚警数,检测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针对基于OQPSK调制的卫星扩频通信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重叠加窗DFT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对满足条件的若干窗函数分别进行了仿真,并详细分析了其性能与旁瓣特性的内在联系. 从有效性与实现复杂度上分析了最新的几种变换域处理算法,如CME、预切除算法与FCME等,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较. 最后得到了Hann窗与预切除算法相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案. 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apozza方案相比,该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约5dB.
提出了一种静态的软硬件任务划分与调度相结合的算法,可以同时获得给定任务集在该类平台上的软硬件任务划分和任务调度方案.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V)+V2logV+PVlogV). 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互联网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基于数年来积累的大量一手实际测量数据,我们从不同层面验证了中国互联网无尺度现象的存在,并推算出中国的无尺度网络幂次定律公式.
证明在车辆网络中应用网络编码,其广播容量最大化问题是NP难的;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编码机会的优化调度算法. 该算法结合网络编码与车辆缓存提供的编码机会,有效提高了广播容量. 结果表明,与贪婪算法相比,该算法获得更大网络编码增益,保证了一定的传输公平性.
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汇聚节点放置问题. 通过将无限的搜索空间划分为有限的"通讯交集",在量级上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 基于这样的理念,建立了基于网格的线性优化模型,并由仿真试验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
研究了PID控制器的数字电路实现方法. 通过对数字PID算法进行流水线设计,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通过对加法器和乘法器采用有符号二进制小数操作,减小了电路面积. 该算法在Actel AFS600芯片上实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Windows下的代码注入方法和Hook技术的详尽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核驱动的恶意代码动态检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驱动的方式运行于系统内核中,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动态监控系统中所有进程,同时及时准确地向用户报告任何攻击信息,增强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性能和检测方面都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
为考察汶川大地震中9~15岁孤儿的PTSD检出率、症状特点及其发展. 采用《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对188名孤儿和非孤儿进行重复施测. 结果表明,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孤儿PTSD的检出率以及症状得分均高于非孤儿. 震后孤儿比非孤儿更容易罹患PTSD,尤其表现在有更高水平的闯入性症状,并且潜伏期更长.
针对几类重要的随机非线性系统,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发展了一些基本分析工具, 研究了几类控制器的设计问题. 主要成果包括:(1) 针对一类部分动态不可量测的非线性随机系统,引入了随机输入状态稳定(SISS)的概念, 借助于分析概率理论,发展了随机系统改变能量函数方法, 成功地处理了随机微分中的伊藤项,给出了随机非线性串联系统SISS的小增益类条件. (2) 对一类具有SISS随机逆动态的大规模随机非线性系统,给出了分散自适应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的构造性设计方法. 既解决了实用镇定问题也解决了渐近镇定问题. 在分散控制框架内,给出了处理随机非线性逆动 态的方法. (3) 对一类具有不稳定零动态的随机非线性系统,引入了随机输入状态可镇定的概念,给出了全局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构造性设计方法. (4) 对一类具有线性增长的不可量测状态的随机非线性系统,针对方差未知的噪声和一般随机输入,引入了广义随机输入状态稳定(GSISS)的概念,分别给出了随机干扰抑制和渐近镇定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的构造性设计方法.(5) 对一般的时滞随机非线性系统, 给出了解存在唯一的判定条件,引入了依概率全局(渐近)稳定的概念及相应的判定准则,丰富了随机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理论. 对一类不确定随机时变时滞系统,构造性地设计出了自适应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