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成因煤层气广泛分布于全球煤层气田,是煤层气研究的重点.微生物是生物成因煤层气形成的关键因素.生物成因煤层气相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将有助于解析生物成因气的形成机理,促进煤层气的开采和开发,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分析微生物在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中的作用,总结当前国内外关于煤层气田原位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旨在为生物成因气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像集在反映有限域上多项式性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刻画了有限域上像集包含于迹函数的核空间内的多项式,即复合到迹函数后以整个有限域为零点集的多项式.特别地,针对单项式、线性化多项式、DO型多项式,利用多项式自身的特点给出更加简洁的等价条件.
亚式期权是一种回报与一段时期内资产平均价格相关的期权.以计价单位变换为工具,由风险中性定价方法推导具有浮动敲定价格的离散和连续几何平均亚式期权的价格公式.
域名系统(DNS)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DNS健康安全对整个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监测并屏蔽对域名服务器具有潜在威胁的用户IP地址,达到维护DNS健康安全的目的.本文提出基于广义和校准的马氏距离2种方法,综合多个指标对IP地址的威胁程度进行诊断.这2种方法可以解决协方差阵不可逆的情形.将2种改进的马氏距离应用到实际访问DNS报文数据分析中,结果表明,它们在诊断IP的威胁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平板间液态金属的流动换热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液态金属的微观热输运过程,左右两侧平板采用Cu原子作为恒温固壁,液态金属Pb处于平板间,以FCC结构为初始排列.模拟结果表明,在平板间的液态金属温度分布呈线性变化;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在恒温平板间的热输运模拟过程表明,平板间液态金属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线性变化.当在系统上施加一个重力加速度时,平板间未出现明显的自然对流,表明在微尺度下,边界阻力和粘滞力抑制了液态金属的自然对流.
对脉冲加热过程中,微型加热器表面气泡的生长及湮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气液相界面的移动和变化,分析气泡生长过程中整个计算区域内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气泡的生长和萎缩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将单螺杆水蒸汽压缩机应用于机械蒸汽再压缩热泵(MVR)系统,并对该压缩机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不同蒸发温度的工况下,对采用闭式和开式循环的MVR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高于80 ℃时,压缩机的容积效率超过0.73,绝热内效率大于0.5;系统的实际COP最高达12.5,实际单位能耗蒸发水量最高可达20 kg/(kW·h);充分显示了单螺杆水蒸汽压缩机驱动MVR系统的高效节能特性.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CoFe1.9Nb0.1O4物相,Rietveld精修表明该材料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空间群为Fd-3m.Nb主要占据尖晶石的B位,部分取代Fe,这一取代对材料的磁电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与CoFe2O4相比,CoFe1.9Nb0.1O4的铁磁性减弱,而介电性能提高,表现出明显的介电弛豫行为.Nb掺杂导致Fe离子变价是造成极化增大和介电弛豫的主要原因.由于材料的漏导过大,无法通过P-E曲线直接证明材料的铁电性.
以乙二醇壳聚糖(GCS)为母体,通过控制交联反应条件,合成固载不同数量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的壳聚糖-环糊精结合物(GCSn-CMβ-CD).用核磁共振、浓硫酸-苯酚降解法等对结合物进行表征.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检测不同结合物与药物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结合物对药物的运载能力随环糊精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对药物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为GCSn-CMβ-CD作为药物载体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 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被动微波遥感对地表参数的反演研究中通常会忽略大气的影响.在定量遥感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建立大气参数的定量估算模型以剔除大气影响,对于提高反演精度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总结出大气向上和向下亮温及大气透过率这3个大气参数均与大气可降水量密切相关.利用MonoRTM模型和全球946条大气廓线建立晴空条件下大气亮温和大气透过率与大气可降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现大气亮温与大气可降水量呈正相关,大气透过率与大气可降水量呈负相关.本文利用中国张掖地区探空数据集对大气参数估算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通过MonoRTM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本模型可定量计算大气对被动微波遥感的影响,提高微波遥感定量反演的精度.
含水矿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研究滑石在动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热重(TG)数据对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Friedman法和FWO法,分别计算滑石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以Friedman法求得的活化能为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热分解过程最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滑石在830~1 050 ℃内发生热分解,此过程为n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344.2 kJ/mol,指前因子A为4.9E12 s-1.
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相对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漂浮在相对软弱的软流圈之上作欧拉运动.岩石圈与软流圈间存在边界面称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提出一种半解析方法来确定大陆LAB:定义其为有效黏度取极小值所在的深度.该方法得到的LAB,综合考虑了大陆岩石圈地幔介质的热学和流变学性质,故称其为热-流变底部边界.对3个著名克拉通(Kaapvaal, Fennoscandia 和 Slave) 的研究表明:3个克拉通的热-流变底部边界在~250 km,与大地电磁测深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为热-流变底部边界是从力学的角度来定义的,且提供了岩石圈板块浮于软流圈上运动的极大可能性,因而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定义更为接近.在该边界及附近,主导的流变机制是湿橄榄石的扩散蠕变,有效黏度极小,差应力小,应变率相对较大.
通过泥页岩有机质和矿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淮南煤田煤系地层泥页岩组成特征及吸附性能.结果如下.1)研究区泥页岩TOC含量为0.13%~8.58%,平均含量为1.98%;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b型;Ro值为0.61%~1.48%,平均值0.93%;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为主.2)TOC含量增加,吸附量增大;Ro值增加,单位TOC的最大吸附量增加;粘土矿物吸附性与其类型有关系.3)脆性和脆-韧性变形的泥页岩等温吸附特征不同.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实际需求,在详细分析条带转聚束模式的工作特点和对模式变换中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精确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效的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运动补偿将条带成像与聚束成像相结合,并利用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PFA)对条带聚束变换模式进行成像,实现了模式变换前后数据处理结果的共用,既可以节省处理运算量和时间,也可以节省数据缓存空间,适合于机上实时成像处理器的实现.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语音识别系统需要大量有标注训练数据,在低数据资源条件下的识别性能往往不理想.针对数据匮乏问题,本文先研究子空间高斯混合声学模型通过参数共享减少待估计的参数规模,并使用基于最大互信息准则的区分型训练技术提高识别精度;而后在特征层面应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Bottleneck特征来达到特征提取和降维的目的;最后将上述研究成果结合并构建了低资源条件下的语音识别系统.在国际标准的OpenKWS 2013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低资源条件下的系统识别性能,相比基线系统有12%左右的词错误率降低.
为提供高效、稳定并可应对高并发用户请求的OGC网络空间信息处理服务,设计和实现了可扩展的、多进程模式的网络空间信息处理服务器,并利用集群技术和通过分布式的部署,构建可伸缩的网络空间信息处理服务集群;同时,实现基于线程池的异步处理模式,并通过对异步结果数据库进行分布式的缓存,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详细阐述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在处理并发的网络空间信息处理请求时,服务平台具有高可伸缩性和良好的加速比.
分析相位翻转在直接序列扩频(DSSS)系统信号捕获过程中的影响,分别给出相位翻转对码相位和载波多普勒频率估计影响的数学分析,提出2种能够消除相位翻转影响的DSSS信号捕获算法.与部分相关累加方法相比,延迟共轭相乘方法的捕获性能更加稳定.2种方法均适用于需要考虑相位翻转问题的DSSS系统.
针对大容量数据曲线绘制中的数据提取问题,提出"逐块读取"→"拼接数据"→"提取数据",最后达到"完整提取"的方式,可以实现对超过4 GB数据文件的处理.当数据量较大时,常规的绘图方法会暴露出效率低、绘图区域闪烁的问题.利用Polyline函数优化绘图程序,提高了绘图效率;采用双缓冲法解决绘图区域闪烁的问题,并进一步缩短了绘图时间.
提出一种新的异构迁移学习方法.利用与目标数据集相关的异构特征数据集.通过把目标集和异构集的数据使用平移不变核(欧式距离核和径向基函数核),映射到一个新的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上.在新空间中2个数据集的特征相同,特征维度相等,分布接近,且保持数据的拓扑性质不变.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别是基于欧式距离核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目标训练集的标注数据较少时,有大于5%甚至超过10%的精度提高.
Android平台的功能泄露漏洞会导致权限提升和隐私泄露等严重危害,常被恶意软件用于绕过安全机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基于静态分析的功能泄露漏洞挖掘工具CLDroid.CLDroid使用逆向控制流的程序切片算法从源代码中提取程序逻辑,并利用可定制的安全规则库来检测违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CLDroid能有效挖掘Android源代码中的功能泄露漏洞,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从不同手机型号角度,分析上网时长的分布,并用核方法和高斯混合模型对手机上网时长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实际数据分析表明,手机上网时长分布具有双峰现象,本文对此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
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多跳网络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多阶邻节点辅助的编码感知路由协议(LFCR).LFCR基于数据流间编码思想,借助地理位置信息,在建立路由时,综合考虑编码机会和传输能够带来的数据包正向前进位移,在创造具有编码机会路径时,避免了路由过度绕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编码路由协议COPE,LFCR能够显著提高网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