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佩林.我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3(10): 143-149.
[2] 汪党献,王浩,马静.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J].水利学报,2000 (11):21-26.
[3] 夏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3): 262-269.
[4] 贾绍凤,刘 俊.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5] 唐 霞,张志强,尉永平,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压力定量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6):219-224.
[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水治理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 Falkermark M, Widstrand C.Popul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a delicate balance[J].Population Bulletin,1992, 47(3): 1-40.
[8] Downs T, Mazari-Hiriart M, Dominguez-Mora R, et al.Sustainability of least cost policies for meeting Mexico city's future water demand[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00, 36(8): 2 321-2 339.
[9] 贾绍凤,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538-545.
[10] 韩宇平,阮本清.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及空间分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3(3):219-224.
[11] 刘玉龙,杨 丽.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分析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 2009,40(11):1-4.
[12] 朱法君,邬扬明.浙江省各地市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27(9):14-16.
[13] 夏富强,唐宏,杨德刚,等.绿洲城市水资源压力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乌鲁木齐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4,37(2):380-387.
[14] 路 宁,周海光.中国城市经济与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 20(5):48-50.
[15] 南充市国土资源局.四川省南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 .(2014-11-27) .http://www.nclr.gov.cn/web/xxgk/jhgh/.
[16] 南充市水务局.南充市水资源公报(2012) .(2013-03-10) .http://zwgk.nanchong.gov.cn/GPI/index.aspx?p=16&gpiid=&dept=92337810.
[17] 王 浩,王建华,秦大庸,等.基于二元水循环模式的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J].水利学报, 2006,37(12):1 496-1 502.
[18]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19] 张瑞君,段争虎,陈小红,等.民勤县2000—2009年来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分析[J].中国沙漠, 2012,32(2):558-563.
[20] 王颖,邵磊,周孝德,等.山西省水资源系统压力综合评价[J].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6):189-198.
[21]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 2002,21(4): 333-340.
[22] 刘昌明,陈志凯.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预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08-313.
[24] 钱正英,沈国舫,潘家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