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 李诚固.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结构转换研究[J].地理科学,1996, 16 (2): 106-113.[3] 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 21(2): 70-73.[4] 魏伟,叶寅.中国省际工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3):118-124.[5] 张晓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变化[J].经济地理,2008, 28(6):897-903.[6] 乔家君,时慧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格局及其变化[J].人文地理,2007(5): 55-59,106.[7] 赵丹妮,李镔,汤子隆.中国工业集聚空间配置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1): 75-80.[8] 毛琦梁,董锁成,王菲,等.中国省区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13,68(4):435-448.[9] 叶昌东,周春山,刘艳艳.近十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分异及其演化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 664-1 669.[10] 陈月英,徐效坡,范士陈,等.福建省域工业空间结构研究:以福建省销售额前300家工业企业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4):414-419.[11] 宋周莺,刘卫东.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12):2 233-2 243.[12] 蒋子龙,曾菊新.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工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26 (1):57-61.[13] 伍世代,李婷婷.海西城市群工业空间格局与演化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3):309-315.[14] 李燕,贺灿飞.1998—2009年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777-787.[15] 张志超.我国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淇县工业发展状况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6(4):284-287.[16] 梁树广.县域工业发展模式、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以山东省莘县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7): 47-52.[17]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 33(11):1 323-1 329.[18]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19]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0] 程叶青,邓吉祥.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10,65(12):1 591-1 601.[21] 蒲英霞, 马荣华, 葛莹,等. 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 地理学报,2005,60(5):817-826.[22] 关伟,朱海飞.基于ESDA的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分析[J].地理研究,2011, 30(11):2 008-2 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