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颖,邵磊,杨方廷,等. 改进的集对分析水质综合评价方法[J]. 水力发电学报,2012,31(3):99-106.
[2] 刘国东,黄川友,丁晶. 水质综合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1998,18(6):35-38.
[3] 史晓新,夏军. 水环境质量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及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1997,17(2):32-35.
[4] 张欣莉,丁晶,李祚泳,等. 投影寻踪新算法在水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87-189.
[5] 李如忠. 水质评价理论模式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369-373.
[6] 杜明亮,吴彬,张宏,等. 改进权重集对分析法在准东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14,36(4):62-64.
[7] 王栋,朱元甡. 随机观测误差对水环境评价的影响[J]. 水利学报,2003(10):1-5.
[8] 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0.
[9] 魏明华,郑志宏,黄强,等. 基于改进SPA法的地下水环境模糊综合评判[J]. 水利学报,2009,40(10):1204-1209.
[10] 代雪静,田卫. 水质模糊评价模型中赋权方法的选择[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28(2):169-176.
[11] 张晨,王清,陈剑平,等. 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的组合赋权法危险度评价[J]. 岩土力学,2011,32(3):831-836.
[12] 范荣亮,谢悦波,付鹏,等. 基于属性测度-联系数的节水型生态城市的健康评价[J]. 水利学报,2009,40(12):1460-1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