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晓君, 唐家奎, 张自力, 崔林丽, 幸炜鹏, 宋艺. 基于葵花8号卫星数据的气溶胶反演算法及其在雾霾过程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 36(5): 671-681. |
[2] |
魏文斐, 刘立超, 陈彬, 檀赛春, 石广玉, 谢敏. 生物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8, 35(3): 320-326. |
[3] |
王丽娟, 吴大磊, 张智胜. 广州城区大气颗粒物中典型生物质燃烧示踪物特征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 34(5): 567-572. |
[4] |
徐兴良, 封宇晴, 崔健. 生物炭添加对大豆和花生幼苗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 34(4): 471-477. |
[5] |
张凤霞, 李正强, 李凯涛, 张莹. 京津唐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遥感观测[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6, 33(2): 155-161. |
[6] |
张志薇, 王宏斌, 张镭, 田鹏飞, 王瑾, 王腾蛟. 中国地区3个AERONET站点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3): 297-305. |
[7] |
高艳春, 吴涧. 气溶胶影响中国东部微量降水的初步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3): 314-321. |
[8] |
王轩, 陈建华, 耿春梅, 任丽红, 陈建民, 叶兴南, 杨文. 北京冬季气溶胶吸湿性的观测与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3): 322-328. |
[9] |
张芷言, 王宝民, 邓雪娇, 谭浩波, 李菲, 邓涛. 广州地区PM1质量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及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3): 397-402. |
[10] |
陈彬, 石广玉, 王宏. 敦煌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观测研究[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3): 431-438. |
[11] |
饶加旺, 马荣华, 段洪涛. 基于实测数据的太湖上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特征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2): 284-287. |
[12] |
王静, 杨复沫, 王鼎益, 贺克斌. 北京市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和PM2.5质量浓度的特征及其相关性[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0, 27(1): 10-16. |
[13] |
熊晓洁; 钟珂; 亢燕铭. 两种送风方式下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07, 24(5): 590-596. |
[14] |
袁杨森; 刘大锰; 车瑞俊; 董雪玲; 张林炎. 北京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 [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07, 24(5): 601-611. |
[15] |
张二科; 曹军骥; 王旭东; 张国彬; 张正模; 杜娜; 沈振兴. 敦煌莫高窟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初步研究[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07, 24(5): 612-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