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01年, 第39卷, 第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栎属青冈亚属(壳斗科)的叶表皮研究
罗艳,周浙昆
2001, 39 (6): 489-50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1
摘要 ( 1276 ) HTML ( )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栎属青冈亚属Quercus subgen. Cyclobalanopsis 48种植物的叶表皮,尤以对叶下表皮的毛被特征观察较为仔细。共观察到8种不同类型的叶表皮毛:单列毛、单毛、乳突、星状毛、溶和星状毛、具柄束毛、多出毛和水母状毛。其中乳突在青冈亚属中较常见,而在壳斗科其他属中仅在石栎属 Lithocarpus 少数种类中有报道;水母状毛首次在壳斗科中发现。毛被可能遵循以下的演化规律:乳突→单毛→星状毛;星状毛依照从简单→复杂的演化途径,分化出各种形态各异和结构复杂的毛系。初步讨论了毛被以及叶表皮其他特征(如毛基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的类型和密度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
国产12种乌头属和18种翠雀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杨亲二
2001, 39 (6): 502-514.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2
摘要 ( 1253 ) HTML ( )
研究了12种乌头属Aconitum L.和18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在12种乌头属植物中,除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为四倍体(2n=4x=32)外,其他种类都为二倍体(2n=2x=16),中甸乌头 A.piepunense中有B染色体存在,牛扁亚属Aconitum subgen.Lycoctonum的二倍体植物与乌头亚属Aconitum subgen.Aconitum 植物的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所有18种翠雀属植物都为二倍体(2n=2x=16),其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极为相似,但与乌头亚属的染色体易于区别。翠雀属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明显高于乌头属植物,因此从染色体证据来看,翠雀属要比乌头属进化。
中国紫草科紫草亚科琉璃草族花粉形态的研究
刘家熙,张玉龙,宁建长,赵云云,李雅轩,张静梅,孙晓红
2001, 39 (6): 515-52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3
摘要 ( 989 ) HTML ( )
对中国紫草科Boraginaceae 紫草亚科Boraginoideae琉璃草族Trib.Cynoglosseae 7属16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中5种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该族花粉为茧形,少数为近长球形、长球形或卵球形;体积很小,大小为7~15.7μm×3.5~13.9μm,P/E=1.6~2.02;三孔沟和三假沟相间排列;除斑种草属Bothriospermum Bge.外,均有赤道环带;外壁常光滑,两极具或不具穿孔,少数具小瘤状纹饰;外壁较薄,包括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外壁外层又由完全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以上表明该族花粉有很多共同特征,但属之间还是有区别。文中作了花粉分属检索表。在该族中,斑种草属的花粉没有赤道环带,表明它是比较原始的类群。它和齿缘草族的花粉更相似,因此把它放在齿缘草族Trib.Eritrichieae比放在琉璃草族似乎更合适。长蕊琉璃草属Solenanthus
Ledeb.由于花粉卵球形、亚等极,可认为是琉璃草族中最进化的属。
江西九江新公园猫爪草染色体数目错误报道的更正
王勇,王青锋,郭友好,Gituru W. Robert
2001, 39 (6): 523-525.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4
摘要 ( 1115 ) HTML ( )
 对江西九江新公园猫爪草染色体数目的报道进行了改正,发现其染色体数目稳定,为2n=16,因此该种并不象前人所报道的那样是一个多倍体复合体。
中国与北美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的探讨
吴鹏程,贾渝,汪楣芝
2001, 39 (6): 526-539.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5
摘要 ( 1187 ) HTML ( )
关于中国和北美间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明中国和北美
苔类和藓类的种间关系疏远,这一事实说明两个大陆在第三纪后期分离后,由于地质、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差异致使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也产生明显分异。虽然它们在科、属方面差异较小,但两个大陆已各自形成地区特有的苔类和藓类的属。已知的中国特有及东亚特有的苔类属有5个,藓类属有22个;而已知北美地区特有的苔类属有4个、藓类属有5个。北美东部和西部形成于不同地质时期,在苔藓植物方面与中国共同分布的科、属和种存在一定差异。从神农架藓类植物研究表明,从共同分布的种来看,北美东部与中国比北美西部与中国的相似性系数高约6%。从两地区间苔类和藓类植物的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及孢子直径大小而论,这两个因素似乎并不是影响苔藓植物在两大地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但对苔藓植物的分布仍然十分重要。本文作者认为结合中国和北美的地史、地理条件及苔藓植物自身的特点,可以认为白令海峡不是阻碍中国和北美苔藓植物交流的绝对自然屏障;中国和北美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目前的状况,是长期多次交流融合和分异的结果。
Xizangia bartschioides (Hand.-Mazz.) D. Y. Hong——玄参科一新组合
洪德元
2001, 39 (6): 544-54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7
摘要 ( 1026 ) HTML ( )
虽然玄参科的马松蒿Xizangia serrata D.Y.Hong与齿叶翅茎草Petrygiella artschioides Hand.-Mazz.系同物异名,但齿叶翅茎草与翅茎草属其余4种植物在习性、叶、花萼等外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在种皮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马松蒿属Xizangia 作为属的地位是合适的。因此,本文作了一个新组合,即XI-zangia bartschioides(Hand.-Mazz.)D.Y.Hong,而把Ptertrygiella bartschioides Hand.-Mazz.和Xizangia serrata D.Y. Hong均作异名处理。
菊科新资料
刘尚武,何廷农
2001, 39 (6): 553-56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09
摘要 ( 1143 ) HTML ( )
记述了菊科6个属的一些新分类群和新分布,包含1个新组、3个新种、3个新变种、1个新名称、1个新组合和5个种的新记录。这些新分类群是黄鹌菜属蓝舌组、振铎黄鹌菜、蓝花黄鹌菜、青海乳苣、黄苞垂头菊、尼泊尔橐吾和半裂橐吾。
彩云兜兰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张建勇,刘仲健,雷嗣鹏,陈利君
2001, 39 (6): 562-567.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10
摘要 ( 966 ) HTML ( )
简要讨论了彩云兜兰及其近亲种的亲缘关系;描述了两个新种:缅甸兜兰Paphiopedilum burmanicum J.Y.Zhang et Z.J.Liu和短唇兜兰Paphiopedilum brevilabium Z.J.Liu et J.Y.Zhang;并提供了一个图版和有关5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安徽苦草属一新种
沈显生
2001, 39 (6): 571-574.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12
摘要 ( 946 ) HTML ( )
描述了1个新种,即安徽苦草,并提供了该属全部已知国产种的分种检索表。
两种狐尾藻属(小二仙草科)植物在中国的新记录
于丹,王东,李中强
2001, 39 (6): 575-578.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1.6.013
摘要 ( 873 ) HTML ( )
互花狐尾藻 Myriophyllum alterniflorum DC.和刺果狐尾藻M.tuberculatum Roxb.为中国首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