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光军,张虹鸥,王淑婧.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的演变[J]. 经济地理,2007,5(3):423-426.[2] 关瑞,田基赞,李鸣,等. 长春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301-305.[3] 谢景武,娄晓黎.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及调控措施分析[J]. 地理科学, 2004, 24(2):150-156.[4] 杨开忠,张洋. 天津市工业相对优势及其结构变动[J]. 地理科学,1999,19(6):510-516.[5] 赵春雨,方觉曙,朱永恒. 芜湖市工业结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73-177.[6] 朱同林,苏勤. 安徽省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180-185.[7] 王秋彬. 工业行业能源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0—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49-63.[8] 吴寿平. 人力资源结构与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关系分析[J]. 桂海论丛,2011(5):113-117.[9] 杨新房.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上海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28:119-121.[10] Wang H Y, FanZJ, Hou X L, etal.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bjected to water resource in the drainag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1(2):48-53.[11] Xu X. Discuss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land resourc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34(24): 6 593-6 594.[12] Zhang J F, Deng W.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influenc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unicipality in Chongqing[J]. China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517-526.[13] 罗莉. 我国区域工业结构升级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 长沙:湖南大学,2012.[14] 彭建平. 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15] 吉小燕.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D]. 南京:河海大学,2006.[16] 王翠,谢正观. 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其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3,30(5):657-663.[17] 王磊,徐涛. 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及国际比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112-115.[18] 邓茂,龙志和.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测度[J]. 南方经济,2005(9):65-67.[19] 陈淑兰,刘立平,付景保.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文化创意视角[J]. 经济地理,2011,31(8):1 392-1 396.[20] 郝正亚. 河北省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 [D]. 天津:河北农业大学,2008.[21] 周晓庆.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D]. 西安:西北大学,2010.[22] 李文亮. 基于灰色动态线性规划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D]. 郑州:郑州大学,2012.[23] 徐香勤,张瑞芹,侯小阁,等.基于"十二五"节能目标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低碳经济,2013,2(2):83-89.[24] 黄盛.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25] 杨旺舟,董锁成,武友德,等. 云南省工业结构及其调整和优化对策[J]. 经济地理,2009,29(9):1 496-1 501.[26] 徐圆. 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08(3):57-63.[27] 王婷婷. 基于产业集中度视角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28] 成艾华. 西部省区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分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12(6):62-65.[29] 陈小霞. 舟山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评价与分析研究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30] Sun H M, Wang J 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Changchun and Jilin city based on the similar coefficien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3,3(2):127-130.[31] 彭炜. 湖南省服务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 长沙:湖南大学,2007.[32] 袁宏超,何勇,谢贤健. 成都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 绿色科技,2013(1):207-208.[33] 刘月兰,李豫新. 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2):71-74,78.[34] 骆腾飞. 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及优度评价[J]. 经济视角(下旬刊), 2013(9):122-125.[35] 王俊鹏.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D]. 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6.[36] 杨盛,陈志辉. 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J]. 经贸世界,1997(3):17-19.[37] 张久台.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 西安:西北大学,2009.[38] 田振清,周越. 信息熵基本性质的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12(4):347-360.[39] 陈建珍,赖志娟. 熵理论及其应用[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005, 12(6):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