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综述
论文
简报
优秀博士论文
-
稀土掺杂氧卤玻璃光谱性质研究(英文)
- 徐时清; 姜中宏
-
2006, 23 (1):
131-13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1.025
-
摘要 (
1581 )
HTML ( )
PDF (813KB) (
1107
)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适用于宽带光纤放大器和蓝绿光激光器用稀土掺杂基质玻璃材料。通过对掺Er3+重金属氧氟玻璃的光谱性质和析晶稳定性研究以及稀土离子掺杂重金属氧卤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为其在宽带掺Er3+光纤放大器和蓝绿光波段激光器中的潜在应用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F2的加入提高了掺Er3+硅酸盐玻璃和锗酸盐玻璃的带宽特性和增益性能;首次在Er3+/Yb3+共掺和Er3+单掺硅酸盐玻璃发现上转换蓝光;重金属氟化铅的加入提高了Er3+单掺锗酸盐和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Er3+的上转换蓝光、绿光和红光,分别是由于Er3+离子2H9/2→4I15/2, 2H11/2→4I15/2, 4S3/2→4I15/2, 和4F9/2→4I15/2跃迁;混合卤化铅效应调整Tm3+/Yb3+共掺碲酸盐有利于基质玻璃析晶性能的改善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的提高;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Tm3+的上转换蓝光和红光,分别是由于Tm3+离子的1G4→3H6和1G4→3H4跃迁;首次在碲酸盐基质玻璃中发现OH-吸收对Er3+和Tm3+的上转换发光具有重要影响。
-
分子水平上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英文)
- 张志刚; 段振豪
-
2006, 23 (1):
137-143.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1.026
-
摘要 (
1923 )
HTML ( )
PDF (1120KB) (
942
)
-
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面对的挑战性课题之一。与诸如实验和物理化学建模等传统研究方法相比,分子水平上的计算机模拟在解决极端条件下流体体系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成为定量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中地质流体特点及其作用规律的有效途径。本论文简要介绍了我们把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到地质流体研究中的成果,主要可概括为:(1)利用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方法,我们成功地模拟了地质流体体系相平衡和相变,取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从而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相平衡研究,与花费昂贵的实验相比具有方法学上的先进性;(2)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我们把水的PVT数据从实验所允许的温压范围(温度小于1873.15 K、压力低于5万大气压)扩展到2000 K、20万大气压,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宽广温压条件下的状态方程;(3)通过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罗模拟,我们建立了一个CO2分子模型,它能同时准确预测CO2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和行为(PVT性质、相平衡、潜热、结构性质和动力学性质);(4)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氯化锂在溶液中的离子水化和缔合性质,我们得到了与实验和量子力学模拟一致的结果,与此同时还揭示了离子水化和缔合过程的微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