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23卷,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光学信息隐藏综述
张静娟; 史祎诗; 司徒国海
2006, 23 (3): 289-29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1
摘要 ( 1827 ) HTML ( ) PDF (1612KB) ( 2225 )
近几年来,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凭借其高速并行等独特优势,它与信息隐藏的结合成为一个崭新的交叉领域,引起了人们浓厚兴趣。本文围绕用随机相位编码、数字全息术等实现隐藏的技术手段,分析阐释光学信息隐藏的一些主要方法,同时对多重信息和三维信息的隐藏也进行介绍。最后作了简要的展望。
论文
Grushin型算子精确Hardy不等式的一个新证明(英文)
刘海峰; 钮鹏程
2006, 23 (3): 301-305.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3
摘要 ( 1136 ) HTML ( ) PDF (883KB) ( 874 )

通过选取合适的测试函数, 利用二次函数取最值的方法, 证明了与Grushin型算子相关
的退化椭圆算子的精确Hardy不等式, 并给出若干引理. 推广了现有文献中的结果.

核态沸腾中汽化核心密度的分形分布
贾 涛; 刁彦华
2006, 23 (3): 306-31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4
摘要 ( 1448 ) HTML ( ) PDF (1039KB) ( 2165 )
本文首先回顾了在核态沸腾传热中影响汽化核心密度分布的几个关键因素,然后运用分形理论讨论了加热壁面微结构和汽化核心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个核态沸腾实验中汽化核心密度的数据。一个实验是考察加热壁面在老化过程中汽化核心密度的变化,另一个实验是考察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加热壁面上汽化核心密度的差异。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汽化核心密度与最小成核半径之间呈分形关系。不同加热壁面对应不同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是一个定量描述加热壁面状况的参数。
微槽群相变式微冷系统的换热特性实验
颜晓虹; 胡学功; 赵耀华
2006, 23 (3): 313-31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5
摘要 ( 1474 ) HTML ( ) PDF (902KB) ( 1520 )
本文对用于大功率电子器件冷却的微槽群相变微冷系统的冷却工质液位高度、蒸发元件表面微槽群尺寸及横向微槽的采用等因素对整个微冷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液位高度变化、微槽群尺寸及横向微槽的采用对微冷系统散热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该微冷系统的最佳液位参数和最佳尺寸参数。
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可视化实验研究
刘志刚; 赵耀华
2006, 23 (3): 317-32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6
摘要 ( 1211 ) HTML ( ) PDF (1274KB) ( 1401 )
为了准确测量微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并解决沿微管轴向导热对微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本文首次把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方法引入到微尺度实验中。本次研究搭建了能够进行气体、液体流动与换热的微流动实验台,用蒸馏水作为工质,采用红外成像仪加专用红外放大镜头对微型钢管表面温度场作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在Re数不变时,不同加热功率下内直径为168µm和外直径为406µm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图,进而能得到了沿轴向温度对沿轴向长度的二次导数。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推导获得了沿轴向的导热对内部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实验与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微圆管单相流情况下,其轴向的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分散聚合法制备微米级PMMA微球的研究
伍绍贵; 刘白玲
2006, 23 (3): 323-330.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7
摘要 ( 2296 ) HTML ( ) PDF (1120KB) ( 5198 )
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微米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对影响粒径及其分布的各种因素,如单体、引发剂、稳定剂、分散介质以及反应温度等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微球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性变宽;增加稳定剂的量,微球的粒径减小,分散性变窄;此外分散介质的极性和反应温度的影响也很明显。通过合理调节各种影响因素可制备理想粒径和粒径分布的PMMA微球。

K修饰的CZA载体对全钯三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姚 青; 田 群; 陈宏德; 韩 芸
2006, 23 (3): 331-33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8
摘要 ( 1270 ) HTML ( ) PDF (912KB) ( 1253 )
采取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载体,考察K对Pd/CZ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的添加对此类催化剂具有明显劣化作用,其原因在于使用CZA作为载体时,K减弱Pd-Ce相互作用,降低催化剂活性,使之发生中毒;但随着K含量的增大,阻塞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促使Pd颗粒聚集长大,较大粒径的Pd颗粒有利于三效活性的提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活性有所恢复。相关的XRD和TPR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点。
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位涡方程
高守亭; 崔晓鹏
2006, 23 (3): 337-34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09
摘要 ( 1322 ) HTML ( ) PDF (877KB) ( 2000 )
本文通过推导绝热、无摩擦大气方程组,讨论了新方程组的特点;新方程组中,位温 显式出现在动量方程中,有利于探讨倾斜的等熵面(等位温面)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此新方程组,推导出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新的位涡方程,新位涡方程突出的特点是,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散度项显式出现在方程的右端;这为研究中尺度系统演变过程中,辐合、辐散效应对系统位涡收支的影响、进而研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热、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方法。
玉米南运的耕地资源流动及其影响分析
闫丽珍; 成升魁; 闵庆文
2006, 23 (3): 342-348.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0
摘要 ( 1297 ) HTML ( ) PDF (876KB) ( 1519 )
粮食贸易所隐含的虚拟资源流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除供需配置和流域配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粮食和农业资源配置形式。本文借鉴“虚拟资源”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了我国玉米“北粮南运”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并重点分析了其对于区域耕地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每年从北方运往南方的玉米将近4000万吨,相当于向南方调运了590~950万公顷的虚拟耕地。作为主要调出区,东北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玉米流动的资源配置方式较为合理,华北地区的优势则不明显,资源配置欠合理。虽然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满足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需求,却承担着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公平代价。Tony Allan提出的虚拟资源贸易是具有利益倾向性的,为了弥补虚拟耕地调出区的损失,有必要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给予我国耕地资源流出区一定补助,对耕地资源给予补偿,并将耕地资源和土地资源纳入统一的核算模式中。
滇东南建水二叠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谢 静; 常向阳; 朱炳泉
2006, 23 (3): 349-35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1
摘要 ( 1395 ) HTML ( ) PDF (929KB) ( 1604 )
滇东南建水地区二叠纪火山岩构造侵位于师宗-弥勒断裂带的西南段,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为主,夹有少量苦橄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与建水地区石炭纪枕状熔岩相配套。显示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在晚古生代发生了板块俯冲,形成岛弧火山岩,二叠纪时产生弧后引张,形成弧后盆地。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复杂的沟弧盆体系。
利用硅藻-pH转换函数定量重建Llyn Hir湖pH的变化(英文)
成小英; 李世杰
2006, 23 (3): 357-363.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2
摘要 ( 1370 ) HTML ( ) PDF (1113KB) ( 1176 )
PCA、DCA和CCA分析显示,可以利用英国威尔士地区3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现代硅藻组合和pH数据,建立硅藻-pH转换函数.根据RMSE和残差分析,选用了WA_Cla_X和WAPLS_C2_X模型,同时选取WA_Cla作为对照.我们在Llyn Hir湖中心钻取岩芯,对顶部14.5cm进行了化石硅藻种群组合的分析,利用这些资料,根据这三个硅藻-pH转换函数模型,定量重建了该湖1956-1995年pH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5年为了改善该湖酸化状况,向湖中施加石灰引起湖水pH明显增高,这种显著效果维持了六年,此后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利用硅藻-pH转换函数重建的湖泊pH变化结果与湖泊pH实际监测结果相当吻合,说明了虽然施加石灰可在较短时期内减弱湖泊酸化程度,但是不能根治湖泊酸化.
半乳甘露寡糖和金霉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王 彬; 黄瑞林; 印遇龙; 李铁军; 李长明; 张 军
2006, 23 (3): 364-369.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3
摘要 ( 1471 ) HTML ( ) PDF (878KB) ( 1209 )
将48头育肥猪(杜×长×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三个重复,在同一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半乳甘露寡糖(GMOS)和50mg/Kg 金霉素(CTC),进行了46天的对比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从两个处理的每个重复分别选择一头阉公猪屠宰,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基础日粮添加0.1% GMOS与添加50mg/Kg CTC相比较,平均日增重提高10.2%(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25.2%(P<0.01),料肉比下降13.2%(P<0.01);2)屠宰性能:基础日粮添加 0.1%的GMOS与添加50mg/Kg的CTC相比较,背膘厚下降了15.6%,皮厚下降了11.5%,瘦肉率提高了2.94%,但经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0.05);3)血清生化指标:与添加50mg/Kg的CTC相比,基础日粮添加0.1%的GMOS可使育肥猪血清中的血糖水平升高120%(P<0.05),胆固醇水平下降3.86% (P>0.05),甘油三脂水平下降42.6% (P>0.05);4)猪肉品质:与添加50mg/Kg的金霉素相比,基础日粮添加0.1%的GMOS可显著降低肉中吲哚的含量(P<0.05),对其它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水印算法研究
肖 俊; 王 颖
2006, 23 (3): 370-37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4
摘要 ( 1471 ) HTML ( ) PDF (1112KB) ( 2015 )
奇异值分解是一种特殊的矩阵变换,并具有良好的性质。本文充分利用奇异值分解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量化水印算法和一种新的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扩频水印算法。这两个算法都是通过对各个数据块的最大奇异值进行修改来嵌入水印,都可以根据待嵌入的水印信息量来调整分块的大小,算法的复杂度较低。其中的量化水印算法是含边信息的嵌入方法,可以实现盲检测。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块奇异值分解的水印算法对常规的图像处理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尤其是其中的量化水印算法。
一个优化的基于半可信第三方的公平不可否认协议
杜红珍; 李艳平; 张建中
2006, 23 (3): 377-38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5
摘要 ( 1812 ) HTML ( ) PDF (866KB) ( 1545 )
基于一个新型的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提出一个安全高效且节省网络资源的公平不可否认协议。它具备的基本性质有:公平性、不可否认性、可终止性、实用性、高效性、机密性等。另外,协议依赖的第三方是离线工作的,它只在意外情况下才介入,且不必完全可信。因为通信实体之间交易的信息对它保密。还有,它的失误能被检测到,故该协议可实现网上交易的最优化。
基于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英文)
罗德林; 沈春林; 王 彪 ; 吴文海
2006, 23 (3): 382-389.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6
摘要 ( 1647 ) HTML ( ) PDF (937KB) ( 844 )
研究了多机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问题。它是依据空战形势,寻求M架友机对N架敌机的一个适当的攻击分配方案,以实现最优的期望攻击效果。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接着应用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在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中,将一种局部搜索方法引入自适应遗传算法以提高其搜索能力。同时,设计了用于满足决策问题的非常规交叉算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比自适应遗传算法能更有效的解决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问题。
复杂文本布局引擎机制及应用研究
周扬荣; 贾彦民
2006, 23 (3): 390-395.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7
摘要 ( 1313 ) HTML ( ) PDF (1015KB) ( 1907 )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复杂文本布局引擎有微软的Uniscribe和IBM的ICU。通过对复杂文本布局引擎机制的研究,结合开放源码的复杂文本布局引擎(如ICU布局引擎)代码分析,我们可以在其中加入该引擎尚未支持的复杂文本(如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蒙、藏、维)的实现模块,并以此开发出基于OpenOffice的用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公套件。本文先介绍什么是复杂文字和复杂文本,接着阐明复杂文本布局引擎机制,最后讲解了复杂文本布局引擎ICU及其在开发基于OpenOffice的我国少数民族办公套件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图像序列斑点去除的运动估计修正方法
谌安军; 滕升华; 邹谋炎
2006, 23 (3): 396-40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8
摘要 ( 1544 ) HTML ( ) PDF (1968KB) ( 1437 )
在数字视频处理中经常需要考虑斑点去除问题。运动矢量估计是斑点检测和去除的基本步骤。在斑点存在的区域,运动向量的估计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大多数算法只通过空间上运动矢量的相关性来进行修正。本文根据空间上和时间上图像灰度和运动矢量相关的特点,并考虑块分级之间运动矢量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运动估计的修正方法。仿真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简报

关于一个前向安全电子货币系统的两点注记

曹正军
2006, 23 (3): 403-40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19
摘要 ( 1281 ) HTML ( ) PDF (870KB) ( 1336 )
文[1]提出的一个前向安全电子货币系统有两点疏漏:(1)在系统公共参数生成阶段, 公共模数 的素因子p1, p2没有公布, 使得用户和银行在提取阶段无法作出有效签名.(2)商家必须从安全途径直接获得支付过程中所需的(h, h1, h2, h3), 而不是从某个用户U提供的签名中获得这些数据, 否则攻击者可以在支付阶段伪造签名, 从而, 用户提供的签名(z, a, b, r, j, h, h1, h2, h3)中有四个是冗余数据.
基于PowerPC处理器硬核的1553B总线远置终端的实现
叶咏辰; 赵光恒; 苏 建
2006, 23 (3): 407-41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20
摘要 ( 2019 ) HTML ( ) PDF (1090KB) ( 2465 )
MIL-STD-1553B总线是目前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电子联网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标准总线。本课题采用新型的嵌入PowerPC405处理器硬核的FPGA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和美国DDC公司1553B协议芯片65170构建1553B总线的远置终端(RT)系统。文中介绍了PowerPC405处理器硬核和Virtex-II Pro系列FPGA芯片的基本特点,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和设计验证结果。
压缩函数局部平衡度与Hash函数平衡度的关系研究
奚 青; 吴文玲
2006, 23 (3): 412-415.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21
摘要 ( 1297 ) HTML ( ) PDF (865KB) ( 1284 )
主要探讨了基于MD方式构造hash函数时平衡度的保持问题,说明了压缩函数满足何种条件时hash函数能够取得最好的平衡度,提出了局部平衡度的概念,并利用此概念解决了压缩函数局部平衡度与Hash函数平衡度的关系的问题。这对于未来的hash函数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优秀博士论文
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研究(英文)
童晓峰; 张兆国; 张绪穆
2006, 23 (3): 416-42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22
摘要 ( 1295 ) HTML ( ) PDF (1090KB) ( 1061 )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纳米电极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英文)
孙鹏; 邵元华
2006, 23 (3): 427-43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6.3.023
摘要 ( 1124 ) HTML ( ) PDF (1032KB) ( 778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极化的液/液界面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加速离子在可极化的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并对电子在液/液界面间的转移的Marcus理论做了较详细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