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04年, 第21卷,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数字指纹综述
吕述望, 王彦, 刘振华
2004, 21 (3): 289-298.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1
摘要 ( 1401 ) HTML ( ) PDF (588KB) ( 2575 )

对数字指纹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数字指纹的研究背景,概括了数字指纹体制的一般模型,并总结了对数字指纹体制的基本要求;然后对数字指纹编码思路进行概括,并简介了两类典型的编码方法;第三,结合数字指纹协议的演进,讨论了非对称指纹、匿名指纹的实现思想,并指出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最后指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一类抽象分歧数据在黎曼球面上的实现(英文)
蒋云峰
2004, 21 (3): 299-304.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2
摘要 ( 1582 ) HTML ( ) PDF (240KB) ( 536 )

对一类抽象分歧数据,给出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使得它们能够实现为黎曼球面上分歧覆盖的分歧数据。

应用改进Hill估计计算在险价值
叶五一, 缪柏其
2004, 21 (3): 305-309.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3
摘要 ( 1346 ) HTML ( ) PDF (236KB) ( 1219 )

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对Hill估计进行改进,估计尾部指数,克服了传统的Hill估计对样本阈值依赖的缺陷,并将此法应用到了在险价值的计算上。由于传统的计算方法带来一些系统误差,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正,并对中国的上证指数、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日经指数做了在险价值的计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扩散方程参数的MCMC估计
吴振翔, 缪柏其
2004, 21 (3): 310-314.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4
摘要 ( 1459 ) HTML ( ) PDF (204KB) ( 917 )

用MCMC方法来估计上证指数收益率扩散方程中的有关参数,同时采用MonteCarlo方法给出下一交易日收益率的分布,并用实际数据检验了其有效性。最后,对上证指数收益率做了相关的风险分析。

温度脉冲进口条件对单相介质一维非傅立叶导热问题的影响
范庆梅, 卢文强
2004, 21 (3): 315-32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5
摘要 ( 1306 ) HTML ( ) PDF (312KB) ( 746 )

针对不同温度脉冲进口条件对非傅立叶导热问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数值预示了不同脉冲形式,以及不同脉冲频率产生的不同的非傅立叶导热特征;同时也数值预示了同一种脉冲作用下,热波导热、非傅立叶导热和傅立叶扩散的差别。

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空泡率传播模型研究
杨健慧, 卢文强, 李青, 吴锋, 郭方中
2004, 21 (3): 322-327.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6
摘要 ( 1208 ) HTML ( ) PDF (296KB) ( 900 )

以波传播的观点,将流动工况视为连续波与动力波相互作用在特定流动条件下的非线性解,尝试提出了两相流分析的一种新思路。从一维气液两相流守恒方程出发,应用气液两相流漂移流模型,推导了空泡率双曲型守恒方程,用特征线法数值求解气液两相流空泡率分布的传播过程,对传播稳定性和流型转变进行讨论。数值分析表明,低空泡率时发生流型转变的位置相对于两相流平均速度将向下游蔓延;而高空泡率时则相对地向上游蔓延;空泡率很高时空泡率分布传播过程中将不会出现流型转变。计算表明:流型转变起始点的空泡率为027,空泡率达到058时流型转变终止;这与文献报告的气液两相流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BEPCII LINAC束流轨道校正方法研究及程序设计
刘渭滨, 王书鸿, 黄楠, 顾鹏达
2004, 21 (3): 328-33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7
摘要 ( 1197 ) HTML ( ) PDF (241KB) ( 817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升级改造工程(BEPCII)的直线注入器(LINAC)要求建立束流轨道的自动校正系统,为此对束流轨道偏离的产生原因和轨道校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V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校正程序,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束流轨道的校正进行了模拟计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高通量筛选技术中数学模型的建立
李松军, 刘白玲, 胡杰
2004, 21 (3): 333-339.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8
摘要 ( 1243 ) HTML ( ) PDF (487KB) ( 736 )

在高通量药物筛选中,数学模型被认为是实现对样品库大规模筛选及筛选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从热力学及动力学的角度对药物筛选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对药物与靶点的3种可能的作用体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药物筛选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综合模型和基础数学模型。

N,N′-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和表面活性
廖文胜, 毕只初
2004, 21 (3): 340-344.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09
摘要 ( 1299 ) HTML ( ) PDF (232KB) ( 1051 )

合成了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并以元素分析、1HNMR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征;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对表面活性剂在硅胶上的润湿性进行了实验,发现其润湿性远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Apocynaceae系细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纯化和表征
祁超
2004, 21 (3): 345-35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0
摘要 ( 1195 ) HTML ( ) PDF (318KB) ( 794 )

经4步分离纯化的Apocynaceae植物培养细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的比活为2049Umg,与细胞粗提液相比,活力提高97倍,活力回收率为21%,可直接用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的合成,并且储存稳定性很好。UGPase的最适pH值为72,UGPase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Mg2+是UGPase发挥活力所必需的。高浓度UTP和Glc6P均能抑制UGPase的活力。

酒石酸和甘油醛的构型与旋光性关系的分析
尹玉英, 刘春蕴
2004, 21 (3): 352-357.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1
摘要 ( 1407 ) HTML ( ) PDF (250KB) ( 1140 )

运用螺旋理论分析酒石酸和甘油醛的构型与旋光方向间的关系表明,即使对于这两个可形成多种氢键的化合物,其立体结构和旋光性间的关系同样是密切的。

关联规则快速挖掘在CRM中的应用(英文)
王扶东, 李洁, 薛劲松, 朱云龙
2004, 21 (3): 358-365.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2
摘要 ( 567 ) HTML ( ) PDF (173KB) ( 863 )

交叉销售分析是CRM中的主要分析内容之一。提出了一种前件固定、后件受约束的关联规则快速挖掘算法,该算法的挖掘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利用销售情况好的产品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同时提出了一种后件固定、前件受约束的关联规则快速挖掘算法,该算法的挖掘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利用交叉销售方法为新产品开拓市场。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得到所需的信息。

短期气候模式中积云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及其效能的检验
平凡, 高守亭
2004, 21 (3): 366-373.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3
摘要 ( 517 ) HTML ( ) PDF (555KB) ( 901 )

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全球T63谱模式,以中国典型的旱涝年夏季(6-8月)降水为检验的个例,分别采取原来模式中的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和UKMOUnified的Gregory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整个夏季的逐月降水预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Gregory质量通量方案能给出较Kuo型方案更加合理的降水落区,并且对降水量的预报也有显著的改进。从整个夏季的预报来看,Gregory参数化方案较Kuo型方案能更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降水的总体趋势。但是与实况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自然沼泽湿地开垦前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杨继松, 于君宝, 刘景双, 王金达
2004, 21 (3): 374-379.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4
摘要 ( 473 ) HTML ( ) PDF (248KB) ( 843 )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自然沼泽湿地和开垦后的农田(旱田和水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沼泽湿地开垦前后土壤中1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沼泽湿地相比,农田土壤中B、Cd、Cu、Ni和Zn的含量较低,Ba、Be、Co、Cr、Mn、Pb、Sr、Ti的含量较高;自然沼泽湿地土壤中元素垂直分布分层性较明显,而农田土壤中,除Pb外,其他元素含量的剖面变化较自然沼泽湿地平缓,但剖面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B和Cd除外);某些元素的相关性,农田不如自然沼泽湿地明显。

三方密码协议运行模式分析法
刘秀英, 张玉清, 杨波, 邢戈
2004, 21 (3): 380-385.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5
摘要 ( 490 ) HTML ( ) PDF (245KB) ( 515 )

在两方密码协议运行模式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检测的理论结果,提出了三方密码协议运行模式分析法。用这种方法对DavisSwick协议进行了分析,成功地验证了此协议的安全性,说明了所提出的三方密码协议运行模式分析法的有效性。

中国东北北部黑土重金属污染趋势分析
郭观林, 周启星
2004, 21 (3): 386-39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6
摘要 ( 557 ) HTML ( ) PDF (476KB) ( 1322 )

对中国东北北部22个县市黑土可能发生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土壤样品中Cd、Pb、Cu、Zn进行检测分析,4种重金属的检出范围依次为0013-231mgkg,1052-5748mgkg,4213-22710mgkg和995-4618mgkg。结合单污染指数评价法和表底土比较2种方法进行污染评判,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d的污染最为明显,其污染多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水平。对于重金属Pb、Zn和Cu的污染用单污染指数评判没有准确反映污染的真实情况,同时说明不同评判方法的精确性有较大的差距。用表底土比较法对Pb、Cu、Zn3种重金属进行评判,发现其在采样区域的污染水平仍非常明显,依次有571%,210%和533%的表土样品受到这3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部分受到污染的土壤样点大多集中在市内工业区附近土壤和城乡结合部菜地。

简报
纳米ZnO在染料敏化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曾隆月, 史成武, 方霞琴, 张华, 戴松元, 王孔嘉
2004, 21 (3): 393-397.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7
摘要 ( 445 ) HTML ( ) PDF (413KB) ( 1002 )

尝试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ZnO作为光阳极制作染料敏化薄膜太阳电池,并讨论了电池的性能,与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电池作了比较,探寻利用纳米ZnO薄膜半导体材料作为光阳极的可行性。

带容错性的门限签名方案
张兴兰
2004, 21 (3): 398-40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8
摘要 ( 443 ) HTML ( ) PDF (222KB) ( 670 )

利用多方计算的方法,给出一个带容错性的门限签名方案。从而使得一个门限签名方案即使在有恶意行为的情况下,仍可顺利地对消息进行有效的签名。

非线性发展方程非守恒格式的计算稳定性
林万涛
2004, 21 (3): 402-40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19
摘要 ( 427 ) HTML ( ) PDF (246KB) ( 655 )

针对非线性发展方程的非守恒格式,以二维非线性浅水波方程为例,给出了计算稳定的必要性条件。在数值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非线性发展方程非守恒格式与初值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证明,非守恒格式的计算稳定性不仅与格式的结构有关,而且还由初值及其偏导数的形式所决定。

南海中央海盆热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张健, 石耀霖
2004, 21 (3): 407-412.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20
摘要 ( 516 ) HTML ( ) PDF (499KB) ( 1073 )

依据南海中央海盆大地热流观测值及地壳结构资料,利用地热学方法计算了海盆及周缘壳内温度和热流分布,并得出壳幔热结构配分比例。计算结果表明,中央海盆洋壳层内垂向热流变化不大,但垂向温度变化较大,这是地幔上涌所致。海盆内成片分布的地热区,则是局部地区地幔上涌,导致多期次、多方向海底扩张的反映。海盆区地幔热流在地表实测大地热流中所占比例高于80%,地壳下部热流在地壳总热流中所占比例小于20%。由此推测,中央海盆洋壳层3厚度过薄,可能是后期热事件减缓了上地幔的冷却过程,而初始地壳熔融程度较低,2种因素综合所致。

二茂铁配体在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应用(英文)
游书力, 侯雪龙, 戴立信
2004, 21 (3): 413-417.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21
摘要 ( 484 ) HTML ( ) PDF (415KB) ( 713 )

以恶唑啉为导向基团,通过邻位锂化方便地高非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平面手性二茂铁硫恶唑啉、硒恶唑啉和膦恶唑啉配体。应用于1,3二苯基烯丙基醋酸酯的烯丙基烷基化反应,ee值最高可达99%,膦氮配体在烯丙基胺化反应中,ee值最高也可达97%。此外,发现中心手性起到了决定产物ee值和绝对构型的作用,平面手性和中心手性的匹配在取得高对映选择性上是重要的。设计合成的一类平面手性二茂铁修饰的手性口袋型双膦配体,由于有平面手性的辅助而具有更有效的诱导效应。这类配体在前手性亲核试剂的不对称烯丙基化生成季碳氨基酸衍生物构及alpha位双取代季碳酮反应中,ee值最高分别可达到75%和95%。设计合成的1,1’二茂铁膦氮配体,在单取代的烯丙基醋酸酯的钯催化区域选择性及对映选择性的烯丙基烷基化及胺化反应中,显示了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配体中BINOL羟基由于和苄胺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对反应的选择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从实验上给予了证明。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特征分析(英文)
张义兵, 桂建芳
2004, 21 (3): 418-426.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22
摘要 ( 526 ) HTML ( ) PDF (381KB) ( 700 )

干扰素(IFN)系统是脊椎动物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系统。除了哺乳类,有关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知之甚少。在鱼类,近40年来能证明IFN系统存在的证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测经病毒诱导后的多种鱼类机体和细胞,证明能产生类似哺乳类IFN的抗病毒活性物质;二是近年来,已经证明在少数几种鱼类中存在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Mx同源的基因。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能够诱导鲤科鱼类培养细胞,如鲫鱼囊胚细胞(CAB)产生类IFN活性物质,并建立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为了揭示鱼类培养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系统,通过用灭活GCHV诱导CABIFN并进行理化、生物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一个囊括鱼类细胞抗病毒基因在内的差减cDNA文库。其次,筛选文库揭示了一批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同源以及找不到同源性的EST,表达分析证实它们也是IFN刺激基因。再次,根据哺乳类IFN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该细胞模型系统中克隆、鉴定了19个IFN系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包括鲫鱼IFN基因,IFN信号传导通路基因STAT1,IFN诱导表达调控基因IRF7,IFN行使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基因Mx1、Mx2、PKR、Viperin、IFI56,以及一些功能未知的IFN刺激基因,如IFI58、ISG1521、ISG1522、Gig1、Gig2等.最后,对部分基因的结构特征、表达特性、诱导机制、分子进化等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鱼类信号识别、信号传导和抗病毒机制与哺乳类相似。

土壤性质和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对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英文)
徐华, 蔡祖聪
2004, 21 (3): 427-431.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04.3.023
摘要 ( 419 ) HTML ( ) PDF (280KB) ( 956 )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土壤CH4氧化能力与包括活性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内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非水稻生长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能促进水稻生长季节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在影响稻田CH4排放大尺度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中,土壤水分历史可能比土壤性质更为重要。结果表明,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