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36卷,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脓疮草复合体的形态性状分析与分类修订
赵一之,李素英,曹瑞,刘云波
1998, 36 (3): 193-205. 
摘要 ( 0 ) HTML ( )
 脓疮草复合体(Panzerina lanata complex)隶属于唇形科脓疮草属,原有6个合法学名。通过从内
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及新疆等5个省或自治区的22个居群取样,进行野外和移栽后的对比观测及性
状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从不同水平和角度对复合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复合体的根、茎
  等都是环境可塑性很高的性状,叶次之,而花部、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可塑性较小。以往划分复合体类群
  的叶裂程度、茎叶被毛及萼齿形态等几个鉴别性状在天然居群中连续变化,以此划分的几个“种”,不过
  是连续变异的极端个体。再结合地理分布的特征,将P.alaschanica、P.kansuensis和P. albescens归并
  在P.1anata中,同样可证明P.argyracea不存在。对22个居群11个形态性状的统计学和主成分分析
  与性状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复合体小坚果表面具疣与否、花冠超出萼筒的多少及花干后变色与
  否等是其分种性状,以此分种标准该复合体可分为2种:Panzerina lanata(L.)Sojak和Panzerina
  parviflora(C.Y.Wu et H.W.Li)Y.Z.Zhao.
中国萱草属(百合科)的数量细胞分类研究
熊治廷,陈心启
1998, 36 (3): 205-215. 
摘要 ( 0 ) HTML ( )
用数量分类技术比较研究了国产萱草属植物的核型。所研究的分类群是:Hemerocallis citrina,
H.dumortieri,H.esculenta,H.forrestii,二倍体和三倍体H.fulva,H.lilioasphodelus,H.mid-
dendorffii,H.minor,H.multiflora,H.plicata。结果表明,物种形成已发生在染色体水平,染色体
变异与形态变异基本一致。结果支持将H.citrina和H.minor作为H.lilioasphodelus的亚种,H.
esculenta作为H.dumortieri的变种。结果不支持将H.middendorffii作为H.dumortieri的变种,也

没有发现H.multiflora与H.plicata密切相关的证据。

运用AP-PCR对中国慈姑属内亲缘关系的研究
杜光伟,易清明,陈家宽
1998, 36 (3): 216-221. 
摘要 ( 0 ) HTML ( )
用AP-PCR技术测定了中国慈姑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以其为分子性状用UPGMA方
法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慈姑属植物可分为3大类,包括7种3变种或变型(未包括浮叶慈姑)。本文的结果与基于形态和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及其分化研究
虞泓,黄瑞复
1998, 36 (3): 222-231. 
摘要 ( 0 ) HTML ( )
在分析研究6个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的基础上,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巢式分析方法,在常规染
色体水平上探讨云南松居群间、个体间和细胞间的变异式样及其分化。结果如下:(1)云南松居群核型
变异不显著,6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2n=24m(6~10SAT),核型类型均为1A。(2)云南松居群仅相
对长度系数、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小的变化。6个居群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分别为:
滇中居群P1=16M2+6M1+2S;滇东南居群P2=14M2+8M1+2S;滇西居群P3=12M2+10M1+2S;
地盘松居群P4=14M2+8M1+2S;细叶云南松居群P5=14M2+8M1+2S;云南松与思茅松渗入杂交
居群P6=10M2+12M1+2S。(3)巢式方差等级分析表明,云南松染色体结构变异有10%左右来源于居
群间,有90%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或细胞间。
木兰科属间核型比较
李秀兰,宋文芹,安祝平,陈瑞阳
1998, 36 (3): 232-237. 
摘要 ( 0 ) HTML ( )
 本文对我国原始木本被子植物木兰科中的木兰属Magnolia、木莲属Manglietia、含笑属Michelia、
合果木属Paramichelia、观光木属Tsoongioderdron、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 8属代表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各属代表种的核型公式如下:夜合Magnolia
coco 32m+4sm+2st(2SAT);灰木莲Manglieatia glauca 32m+4sm+2st(2SAT);合果木Paramichelia
baillonii 34m(2SAT)+2sm+2st(2SAT);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32m+6sn(2SAT);拟单性木
兰Parakmeria omeiensis 56m+16sm+4st(2SAT);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32+4sm(2SAT)+2st
(2SAT);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28m+4sm+6st(6SAT);白兰 Michelia alba 34m+4sm
(2SAT)。作者对木兰科核型进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三棱栎属分类的孢粉学证据
王萍莉,溥发鼎,郑中华
1998, 36 (3): 238-241. 
摘要 ( 0 ) HTML ( )
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含3种,即:三棱栎T.doichangensis,南美三棱栎T.excelsa,轮叶三棱栎T.verticillata。通过用光学显徽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3个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确认它们分别属于显然不同的3个类型:(A)花粉粒为扁球形,赤道面观宽椭圆形,极面观钝三角形;孔在角上,内孔具明显的孔室,孔缘加厚;外壁覆盖层无穿孔,孔区外壁-2(从化学分层)特厚;表面具疣波状纹饰。三棱栎为此类型。(B)花粉粒为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角形或三瓣形;萌发孔多为3拟孔沟(-3沟),位于三角形的边上;外壁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粗瘤(疣)状纹饰。南美三棱栎为此类型。(C)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近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3孔沟在边上;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小瘤和蠕虫状短条纹饰。轮叶三棱栎为此类型。以上3个种的花粉粒形状、萌发孔、外壁结构、表面纹饰等特征,特别是萌发孔特征、类型及位置,在壳斗科的花粉形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越出了种间的区别,故笔者认为K.C. Nixon和W.L. Crepet将3个种分立为3个单型属是自然合理的,即:Formanodendren(F.doichangensis(Camus)Nixon et Crepet), Colombobalanus(C. excelsa(G.Lozano,J.Hdz-C.et J.Henao)Nixon et Crepet),Trigonobalanus(T.verticillata Forman)。
中国耳蕨属高山耳蕨组的分类学研究
孔宪需,张丽兵
1998, 36 (3): 242-254. 
摘要 ( 0 ) HTML ( )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
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
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蕨类学家Sigeru Daigobo将它们作为耳蕨属下的一个组
——高山耳蕨组Sect.Lasiopolystichum Daigobo,这是合理的。Daigobo建立此组时只包含3个种,经过
对中国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的研究,现知在中国约有30种应归人此组,其中有3新种:红鳞耳蕨P.ru-
fopaleaceum,石生耳蕨P.saxicola,康定耳蕨P.kangdingense;2新变种.裂叶耳蕨P.sinense var.loba-
tum,条裂耳蕨P.mollissimum Var.laciniatum;1新组合,钝裂耳蕨P.integrilobum(Sorolepidium)。据
羽片背面的小鳞片类型可将高山耳蕨组划分为2个系:穆坪系Ser.Moupinensia和中华系Ser.Sinensia。
中国青藓科研究资料(Ⅰ)
王幼芳,胡人亮
1998, 36 (3): 255-267. 
摘要 ( 0 ) HTML ( )
根据Handel-Mazzetti 1914至1918年在中国湖南、贵州、云南诸省采集的青藓科标本,1929年V.
F. Brotheus发表了青藓科的诸分类群。笔者向赫尔辛基大学植物标本馆借阅了上述类群(8个种、1个
变型)的主模式标本共12份。经过对这些标本逐一鉴定与研究并进行形态指标测量之后,本文订正了
部分学名,提出3个新异名。
大连角叉菜属(杉藻科)的研究
栾日孝,张淑梅
1998, 36 (3): 268-272. 
摘要 ( 0 ) HTML ( )
本文报道中国大连产两种角叉菜属植物——刺枝角叉菜和楔形角叉菜的分类学研究。楔形角叉
菜为中国分布新记录。
新疆风毛菊属二新种
沈观冕
1998, 36 (3): 273-275. 
摘要 ( 0 ) HTML ( )
广西刺竹属一新种
戴启惠,黄大勇
1998, 36 (3): 279-280. 
摘要 ( 0 ) HTML ( )
淡水红藻一新种——异孢奥杜藻
谢树莲,凌元洁
1998, 36 (3): 281-283.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新记录属——疣叶苔属及其一新种
衣艳君,刘家尧,高谦
1998, 36 (3): 284-285. 
摘要 ( 0 ) 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