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36卷, 第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rDNA片段的序列分析在苦苣苔亚科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汪小全,李振宇
1998, 36 (2): 97-105. 
摘要 ( 0 ) HTML ( )
本文测定了苦苣苔亚科4族、5属、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这几种苦苣苔亚科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34~258 bp,ITS-2的长度范
围为218~246bp。Whytockia bijieensis的ITS-1(258bP)和ITS-2(218 bp)在长度、序列及GC含量上
均与其它几个种有较大差异,其代表的尖舌苣苔族可能很早就自苦苣苔亚科的祖先沿单独的一个分支
演化。以w.bijieensis作为功能性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分析仅得到一个最简约树。在简约树上,
Cyrtandra umbelliferm、Briggsia longipes和Anna mollifolia形成一个单系群,bootstrap分析对该分支的
支持强度达97%,Chirita crasslfolia位于该分支的基部。由于系统树上Cyrtandra umbellifera代表的
浆果苣苔族和Anna mollifolid代表的芒毛苣苔族均起源于长蒴苣苔族,结合这3个族在形态上存在过
渡系列,建议将浆果苣苔族和芒毛苣苔族均并入长蒴苣苔族。
轮钟花属的恢复及其花粉和种皮证据
洪德元, 潘开玉
1998, 36 (2): 106-110. 
摘要 ( 0 ) HTML ( )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金钱豹属(广义)花粉明显分为两个类型:Campanumoea inflata和C.javanica subsp.laponica的花粉5~8沟,外壁具相对密的短刺,刺高不过1μm,而C.lancifolia,C.celebica和C.parviflora的花粉3孔沟,外壁刺稀疏,高于2μm。种子表面纹饰也同样可分为  两类,前两个种一类,其种子表面网状,网眼规则而多角形,直径大于网脊宽度,网脊上的次级纹饰为念  珠状,而后三种为一类,其种子表面网眼不规则,直径与网脊宽度近相等,网脊上的次级纹饰绳索状。可  见花粉特征与种皮性状是高度相关的。后三个种所属的分类群就是被归并了的属Cyclocodon Griffith。  综合花粉、种皮及外部形态,这个属应予恢复。其近缘属应是Platycodon,而不是Campanumoea。
刺五加开花后雌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
刘林德, 王仲礼, 田国伟, 申家恒
1998, 36 (2): 111-118. 
摘要 ( 0 ) HTML ( )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 et Maxim.)Maxim.植株在开花后雌配子体的发育状态与
一般植物不同在于:雌配子体在开花当天均末成熟,在开花后经4-5天才发育成熟。开花第6天,雌株
和两性株的成熟胚囊百分率各为82.25%和67.25%,其余为未育、败育、退化或未成熟胚囊,未观察到
已受精的胚囊;而此时,雄株的雌配子体退化、花朵全部脱落。伴随着胚囊的分化,刺五加雌株和两性株
的花柱逐渐延长,蜜腺渐趋成熟。开花后4~6天,乳突细胞发育,柱头开始外翻;此后,蜜腺分泌花蜜,
柱头进入可授期。开花第7天,胚囊开始受精。开花后9~10天,雌株已受精的胚囊占胚囊总数的40~
65%,两性株已受精的胚囊占胚囊总数的25~41%。刺五加花粉萌发至雌雄性核融合的间隔期约为2
~3天。刺五加的双受精过程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其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
此外,还观察了成熟胚囊退化的类型,观察到多余花粉管进入胚囊以及两个精子与卵受精、两个精子与
次生核融合的图象。
中国芸香科植物叶分泌囊比较解剖学研究
刘文哲, 胡正海
1998, 36 (2): 119-127. 
摘要 ( 0 ) HTML ( )
利用整体透明、石腊和薄切片方法对芸香科22属,40种和2变种植物叶分泌囊的形态结构和分
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成熟分泌囊都由鞘细胞和一层上皮细胞围绕圆形腔隙构成,上皮细胞扁平,细胞壁
薄、完整,故分泌囊属裂生方式发生。鞘细胞1~5层,不同种类的层数有变化,个别种缺乏。内层鞘细
胞为扁平的薄壁细胞,外层的细胞壁较厚。分泌囊的形态结构、着生位置和分布密度等在不同属或不同
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分泌囊在叶中的分布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叶缘齿缝分泌囊,
叶肉分泌囊和两者混合型。叶肉分泌囊又可分海绵组织分泌囊和栅栏组织分泌囊。在此基础上对该科
各类型分泌囊的形态演化关系以及各亚科或各属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短柄五加种子结构、后熟作用及其细胞化学研究
田国伟, 王仲礼, 刘林德, 申家恒
1998, 36 (2): 128-133. 
摘要 ( 0 ) HTML ( )
短柄五加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Harms种子为扁肾形,种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种子脱落时,胚
为心形胚期,胚周围的胚乳细胞解体形成液样囊腔,并包裹胚,胚细胞中存在较多蛋白质,胚乳细胞贮
存大量蛋白质颗粒和脂类,但两者均未见多糖颗粒。有萌发潜能的种子只占全部种子的9.27%。在试
验地种植条件下饱满种子经18~19个月后萌发,出苗率为1.67%,该过程细胞化学特点是胚细胞中蛋
白质含量逐渐减少,并逐渐积累少量多糖颗粒。种子经变温层积处理6个月即可完成后熟过程,其细胞
化学特点是胚细胞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但在心形胚后期即已积累大量多糖颗粒,并一直保持至胚
完全发育成熟。经比较短柄五加与刺五加的种子结构、后熟作用及其细胞化学特点,认为短柄五加种子
质量差、自然状态下后熟时间长和出苗率低是短柄五加致濒的重要生殖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方法。
矮牡丹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罗毅波, 裴颜龙, 潘开玉, 洪德元
1998, 36 (2): 134-144. 
摘要 ( 0 ) HTML ( )
对山西省南部矮牡丹3个居群连续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共有5种蜂和4种甲虫参
与矮牡丹的传粉。电镜观察和人工控制昆虫传粉试验证明,蜂类,特别是地蜂类是矮牡丹的主要传粉
者,而甲虫类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传粉者。矮牡丹花无蜜液,但可散发气味,主要以花粉吸引昆虫。矮牡
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也没有自动自花结实现象,但同株异花能产生少量种子,具微弱的自交性。在花
少的居群中自然结实率与人工异交结实率近相等。矮牡丹的结实率低,平均只有近1/4的胚珠发育成
种子。
中国含笑属核型分析
李秀兰,宋文芹,安祝平,陈瑞阳
1998, 36 (2): 145-149. 
摘要 ( 0 ) HTML ( )
 对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Michelia 12个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核型公式如下:火力楠
M.macclurei var.sublanea 2n=34m(2SAT)+4sm;白兰M.alba 2n=34m+4sm;多花含笑M.flori-
bunda 2n=30m+8sm;黄兰M.champaca 2n=32m+6sm;石碌含笑M.shiluensis 2n=32m+6sm;阔
瓣含笑M . platypetala 2n=32m+6sm(2SAT);含笑M.figo 2n=32m+6sm;深山含笑M.maudiae
2n=32m+6sm;长蕊含笑M.  longistamina 2n=32m=6sm;金叶含笑M.foveolata 2n=34m=4sm;
野含笑M.skineriana 2n=30m+8sm;峨嵋含笑M.wilsonii 2n=30m+8sm(2SAT)。该属核型全部为
对称核型,除多花含笑为1A类型外,其他均为2A核型。含笑属种间核型具有很大相似性,核型资料对
该属属以下的分类帮助不大。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廿二)
王文采
1998, 36 (2): 150-172. 
摘要 ( 0 ) HTML ( )
 (1)揭示了铁线莲属以下演化趋势:萼片由开展到直立;雄蕊由无毛到有毛;雄蕊花丝由条形演
化到披针状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花药由长圆形演化到条形或狭条形;药隔不突出到在顶端突出;在雄
蕊被毛时,毛由少而短到多而长;此外花序由具花序梗和苞片到花序梗和苞片消失,以及由自当年生枝
叶腋生出转变到自老枝腋芽中生出。主要根据上述演化趋势,本文将我国铁线莲属各组及组下分类群
做出新的排列。(2)描述了6新亚组,6新系,2新种,4新变种,给出了5新组合,4新等级和2新名。
北京西山侏罗纪大同锥叶蕨的研究
马清温,王宇飞,陈永吉吉,李承森
1998, 36 (2): 173-177. 
摘要 ( 0 ) HTML ( )
大同锥叶蕨Coniopteris tatungensis 是侏罗纪植物群常见的分子。由于对该植物特征认识的不同,
对其在分类上的归属有不同意见,或归入膜蕨型锥叶蕨C.hymenophylloides,或归入简单锥叶蕨C.
simplex。通过对产自北京西山斋堂地区窑坡组下段的标本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
标本的孢子囊群和孢子囊的观察,确认大同锥叶蕨在锥叶蕨属的种级分类上的独立性。文中还初步讨
论了其分类和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