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36卷, 第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刺五加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申家恒
1998, 36 (4): 289-297. 
摘要 ( 0 ) HTML ( )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et Maxim.)Maxim.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
程正常,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多不正常。雄花具5个花药,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
腺质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多具2核。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其胞质分裂为同时
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上胚珠和下胚珠,上胚珠退化,下胚珠倒生、具单珠
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偶尔有2个并列或串联的四分体或在
四分体之上又出现孢原细胞。其功能大孢子位置不确定。雌配子体发育中异常现象较多。开花时,雌
配子体主要为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刺五加雌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或减数分
裂不正常,不能形成四分体。开花时,药室空瘪,无花粉形成。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开花
时,雌配子体主要为七细胞八核或七细胞七核胚囊,其卵器尚未发育成熟。刺五加两性株的小孢子发生
过程无异常,但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有部分异常;开花时,药室内有或多或少的空花粉,且花粉粒大小悬
殊,大的直径达35μm,小的仅15~18 μm。两性株的雌蕊发育大部分正常,也有一些异常胚囊形成。开
花时,雌配子体主要是七细胞八核胚囊、七细胞七核胚囊和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其卵器也未
发育成熟。
刺五加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申家恒
1998, 36 (4): 298-304. 
摘要 ( 0 ) HTML ( )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 .et Maxim.)Maxim的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其卵细胞受
精后,合子经历15天左右的休眠期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胚乳细胞化之后,经棒形胚、球形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到心形胚。棒形胚后期至心形胚初期,胚柄最为发达。刺五加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其初生胚乳核的休眠期为1天左右。当胚乳游离核数目增加到200至300时,胚乳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细胞化,胚乳细胞以典型的有丝分裂方式进一步增殖,增加细胞数目。球形胚时期,胚乳细胞内开始贮藏营养物质。少数种子的胚乳里存在巨大细胞核的异型胚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为32至64个时,分化出珠被绒毡层;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解体。珠被绒毡层解体后,胚乳表层细胞分化为分泌层。球形胚至心形胚阶段,约有5%的种子里,胚与胚乳组织发生弥散样降解。成熟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瘪粒种子和虫咬种子;饱满种子率为40%左右。饱满种子中,胚乳组织占据种子体积的绝大部分,胚所占比率很小。讨论了不同发育时期胚和胚乳的营养供应。
濒危植物木根麦冬的胚胎学研究
何田华,饶广远,尤瑞麟,张大明
1998, 36 (4): 305-309. 
摘要 ( 0 ) HTML ( )
木根麦冬的花药壁分为4层,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与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大孢子母细
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左右对称型与四面体型。雌蕊子房壁在
授粉后4~5天破裂。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极核在受
精前融合成一个大的次生核。胚胎发育为紫菀型。核型胚乳。木根麦冬居群中存在雄性不育植株,约
占55.8%。胚胎在其发育早期约有43.3%败育。根据本研究的实验观察,(1)雄性不育和自花授粉以
及低效率的传粉机制而导致的异花传粉的失败;(2)部分胚胎的败育;(3)子房壁破裂而导致胚珠裸露
等是木根麦冬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导致该植物濒危的部分因素。
渐危植物鹅掌楸的授粉率及花粉管生长
黄双全,郭友好,陈家宽
1998, 36 (4): 310-316. 
摘要 ( 0 ) HTML ( )
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3个自然居群连续3年直接统计落置柱头上的花粉量,其中
61.9%以上的柱头接受了花粉。每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4.4~42.6粒,明显超过胚珠数2。授粉率是
结实率的6~8倍,鹅掌楸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由于花粉的限制。落置柱头的花粉几乎均可萌
发,少数花粉管穿过花柱道,经珠孔端进入胚囊,暗示花粉间存在着强烈的竞争。授粉率和柱头上的平
均花粉量与结实率呈正相关(R=0.77,R=0.69)。在柱头上人工授同株和异株的花粉,花粉管生长速
率看不出明显差异,到达胚珠的时间在48~60 h之间。花开花药未裂时柱头上落置较高比例的花粉,
由于先期到达柱头的花粉最有可能受精,表明鹅掌楸有异交为主的繁育系统。人工处理包括套袋、套
网、去除花被片,其结实率大大降低,而去雄后的结实率接近自然传粉结实率支持了这一观点。
11种金花茶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施苏华,唐绍清,陈月琴,屈良鹄,张宏达
1998, 36 (4): 317-322. 
摘要 ( 0 ) HTML ( )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1种金花茶植物,即:龙州金花茶Camellia
longzhouensis J.Y.Luo,弄岗金花茶C.longgangensis C.F.Liang et S.L. Mo,大样金花茶 C.grandis(C.
F. Liang et S.L.Mo)H.T,Chang et S.Y.Liang,扶绥金花茶 C.fusuiensis S.Y. Liang et X.J.Dong,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 H.T.Chang et S.Y.Liang,小花金花茶C. micrantha S.Y. Liang et Y.C.Zhong,薄叶金花茶C.chrysanthoides H.T.Chang,毛籽金花茶C.ptilosperma S.Y.Liang et Q.D.Chen,陇瑞金花茶C.longruiensis S.Y.Liang et X.J.Dong,凹脉金花茶C.impressinervis H.T.Chang et S.Y.Liang和夏石金花茶C.xiashiensis S. Y.Liang et C.Z. Deng。选用14个引物(10 bp)扩增出201个DNA片段,用于
种间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图。分析结果表明:(1)小花金花茶、扶绥金花茶与中东金花茶之间的关系较近;(2)大样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和夏石金花茶之间的关系较近;(3)龙州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和弄岗金花茶之间的关系较近;(4)凹脉金花茶与其他各种关系相对较远。
中国红豆杉属及其近缘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周其兴,葛颂,顾志建,岳中枢
1998, 36 (4): 323-332. 
摘要 ( 0 ) HTML ( )
采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产红豆杉属Taxus 3种1变种以及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共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对7个酶系统9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杉属和
白豆杉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类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44.4%~77.8%,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1.6~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实际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065~0.152和0.068~0.111。
根据对等位酶实验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与红豆杉属其它几个种的遗传
一致度稍低(I=0.727~0.804)外,红豆杉属的其它几个种的遗传一致度较高(0.906~0.995),体现其
亲缘关系很近。笔者建议将红豆杉属的这几个种合并为一个种,并根据地理分布及不同生境发生的变
异在种下设地理宗。同时根据等位酶的实验分析结果,白豆杉和红豆杉属各种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支持
白豆杉作为单独属Pseudotaxus的处理。
苔草属复序苔草亚属十四种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张树仁,梁松筠,戴伦凯
1998, 36 (4): 333-340. 
摘要 ( 0 ) HTML ( )
 选择中国复序苔草亚属6组4亚组的代表植物14种,进行了叶片解剖学研究,观察了其横切面
和表皮特征,证明上述特征在各类群之间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这14种植物叶片的横切
面和表皮都具有一些原始的性状,表明复序苔草亚属中的植物可能在苔草属中是较原始的。在所观察
的植物中,Sect.Polystachyae植物叶片解剖学特征比较一致,说明此组的建立比较合理;而Sect.Indicae
组已有明显分化,尤其是Carex scaposa C.B.Clarke和C.densifimbriata Tang et S.Y.Liang
与其它植物明显不同,而且其外部形态特征在复序苔草亚属中也比较独特,因此赞成将它们及其近缘类
群做为一个组而非亚组。
华夏齿叶叶表皮构造的研究
刘照华,耿宝印,崔金钟,李承森
1998, 36 (4): 341-345. 
摘要 ( 0 ) HTML ( )
通过研究采自内蒙古准格尔旗早二叠世山西组的华夏齿叶Tingia carbonica的标本,首次揭示
了该植物叶表皮构造。表皮为单面气孔式,表皮细胞呈不规则长方形。气孔器属多细胞类型中的无规则型,排列稀疏、近散生,气孔长椭圆形,保卫细胞周围具5~6个表皮细胞。依据表皮特征对该种植物的分类、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粗根韭的核型分化研究
许介眉,杨蕾,何兴金,薛培凤
1998, 36 (4): 346-352. 
摘要 ( 0 ) HTML ( )
对葱属粗根韭的3个地方居群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群的核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西藏
达孜居群为2n=2x=20=4m+10sm+2t(2SAT)+4T;四川乡城居群为2n=2x=20=10sm+6t
(2SAT)+4T;四川理县居群为2n=2x=20=6m+1Osm+2t(2SAT)+2T。虽然它们之间在核型上存
在差异,但除达孜居群的植株较矮小外,3个居群的植物在形态上却非常一致。理县居群的核型被认为
是原始类型,由它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分别演化出更不对称的达孜居群和乡城居群。葱属中,目前只
发现4个种的染色体基数为10,除本种外其余3种分别是A.decipiens Fisch.;A.kujukense Vved.和
A.chelotum Wendelbo。根据这4个种的核型特征和分布格局,基数10可能有不同的起源,至少粗根韭
的起源与其余3种不同,而且起源最晚。粗根韭的核型特征及它与染色体基数为11的宽叶韭A.hook-
eri Thwaites在核型上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很可能共同起源于基数为10但现已绝灭的祖先种。此外,还
探讨了该祖先种的起源问题。
中国冬青属苦丁茶名实辩证
俸宇星,陈书坤,赵瑞峰,梁畴芬
1998, 36 (4): 353-358. 
摘要 ( 0 ) HTML ( )
通过对冬青科饮料植物苦丁茶的考证,将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并入扣树I.kaushue
S.Y.Hu中,对新种五棱苦丁茶I.pentagona S.K . Chen,Y.X.Feng et C.F.Liang作了描述,并提
供了4个相近种的检索表。
蓝丁香及其混淆种的澄清
秦祥
1998, 36 (4): 359-364. 
摘要 ( 0 ) HTML ( )
检查了模式标本之后,认为小叶蓝丁香(变种)Syringa meyeri var.spontanea的叶片较小,近圆形,具掌状五出脉;小枝圆柱形,具较密的毛。与蓝丁香(原变种)S.meyeri var.meyeri有较大的差异,应提升为种,即山丁香S.spontanea(M.C. Chang)X.K.Qin。
安徽金腰属 (虎耳草科)植物新资料
张小平,郭新弧
1998, 36 (4): 365-366. 
摘要 ( 0 ) HTML ( )
 楔叶金腰为金腰属一新变种,同时报道安徽新记录种肾萼金腰,并对安徽金腰属植物进行了补充记述。
杏属和樱属植物新组合
李朝銮,蒋舜媛
1998, 36 (4): 367-372. 
摘要 ( 0 ) HTML ( )
报道了蔷薇科李亚科两个种的改隶新组合,将广义李属中的背毛樱Prunus hypotrichodes改隶为杏属中的背毛杏Armeniaca hypotrichides;疏花稠李Prunus laxiflora改隶为疏花樱Cerasus laxifiora。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同意前苏联学者G.V.Eremin et V.S.Simagin的意见,将稠李属中的种斑叶稠李Padus maackii改隶为樱属中的斑叶樱Cerasus maackii。
云南耳蕨属一新种
朱维明,和兆荣
1998, 36 (4): 382-384. 
摘要 ( 0 ) 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