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1997年, 第35卷, 第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刺五加花的形态学及雄蕊异长现象的观察
刘林德, 王仲礼, 田国伟, 申家恒
1997, 35 (1): 1-6. 
摘要 ( 0 ) HTML ( )
刺五加Eleuthercoccocus senticosus (Rupr.et Maxim.)Maxim.具有花丝长度不同的三种植株类型,本文报道了其花序和花的形态结构,开花式样,异长雄蕊现象及相应的花柱长度。结果表明:长花丝长3.96~4. 44mm ,短花丝长0.45~0.93mm,中花丝长2.16~3.08mm。伴随异长雄蕊特征的其它表现在于花药大小、花药形状和颜色、花粉大小、花粉数量、柱头宽度和雌雄蕊育性。其中,长花丝对应的花药饱满、白色、花粉量大、花柱较短、雌性败育;短花丝对应的花药小、黄褐色、无花粉、花柱较长、雌性可育;中花丝对应的花药中等、花粉粒较大、雄性半不育、雌性可育。据此,刺五加被认为是单全异株的,其长花丝类型是雄性、短花丝类型是雌性、中花丝类型是两性的。另外,对三种性别形态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将雌株作为变种“短蕊刺五加”var.brevistaminea 显然是不恰当的。
刺五加的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
刘林德, 王仲礼, 田国伟, 申家恒
1997, 35 (1): 7-13. 
摘要 ( 0 ) HTML ( )
刺五加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Rupr.et Maxim.)Maxim,既可进行有性繁殖,又可进行营养繁殖。本文报道其三类花丝长度不同的植株每个花序的花朵数量、座果率、饱满种子率及根茎形态和形态发生的某些特点。通过人工受精,检测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长花丝植株不座果,短花丝植株座果,但不同年份、不同生境中座果率不同,中花丝植株也座果但饱满种子率教低。在正常年份,短花丝植株的座果率接近40%,并且林缘的座果率稍高于皆伐迹地和次生林下的。考虑到中花丝植株在所研究地区居群数很少,我们认为绝大多数刺五加种子是异花传粉的产物,其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相配合,在无人为破坏的前提下,该物种不应该濒危。
蜘蛛抱蛋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Ⅱ
黄锦岭, 马黎明, 洪德元
1997, 35 (1): 14-23. 
摘要 ( 0 ) HTML ( )
文章报道了13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并对属内核型进化规律作了总结。作者认为随体染色体和第1对染色体可以作为本属核型的特征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变异与花部式样密切相关。本属植物原始的染色体基数为x=19。此外,对非整倍性变异的主要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用RAPD探讨毛白杨起源
李宽钰, 黄敏仁, 王明庥
1997, 35 (1): 24-31. 
摘要 ( 0 ) HTML ( )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山杨、欧洲山杨、银白杨、响叶杨及毛白杨的5个不同类型,即抱头毛白杨、截叶毛白杨、易县毛白杨、陕西毛白杨和南京栽培的毛白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银白杨×响叶杨正反交实验,研究杂种后代与毛白杨的关系。RAPD分析说明,毛白杨的亲缘关系与银白杨和响叶杨较近,而与山杨和欧洲山杨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毛白杨在聚类图上首先是与银白杨和响叶杨聚为一类,再与山杨和欧洲山杨聚在一起。通过比较毛白杨与银白杨和响叶杨的正反交子代,发现毛白杨更接近银白杨×响叶杨的子代,而与反交子代有所区别。由此可见,毛白杨为天然杂种是没有疑义的,而且很可能是银白杨×响叶杨的杂种。本研究筛选出的13个引物,产生了78条谱带,覆盖了基因组的一定区域,其可靠性是较高的。
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
王中仁
1997, 35 (1): 32-36. 
摘要 ( 0 ) HTML ( )
 蹄盖蕨科的建立对蕨类植物的分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即使按秦仁昌的狭义概念,它仍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科。自秦仁昌把该科划分为21个属以后,属级水平上的分类问题比较清楚了,但亚科、亚属和组的划分至今仍不成功。本文主要根据该科三个染色体基数X=42、41和40,结合孢子囊群着生的位置及其它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3个亚科:冷蕨亚科、蹄盖蕨亚科和双盖蕨亚科。
等片藻属几个种的分类学问题研究
谢淑琦, 齐雨藻
1997, 35 (1): 37-42. 
摘要 ( 0 ) HTML ( )
本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等片藻属Diatoma的6个种:冬季等片藻 D·hiemale(Roth)Heib.、巨大等片藻D.maximum(Grun.)Fricke、中型等片藻D.mesodon(Ehr)Kuetz.、念珠状等片藻D.moniliforme Kuetz.、纤细等片藻D. tenue Ag.、等片藻D,vulgare Bory及其下的4个变种作了研究,并讨论了它们的分类学问题。
中国秋海棠属新植物(续)
吴征镒, 谷粹芝
1997, 35 (1): 43-56.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毛茛属新分类群及其核型
廖亮, 徐玲玲
1997, 35 (1): 57-62. 
摘要 ( 0 ) HTML ( )
新种R.shuichengensis L,Liao有两种核型类型,即基本型2n=2x=16=4m+2sm+10st(2SAT);杂合型2n=2x=16=4m+2sm+9st(1SAT)+1t(1SAT),其核型和近缘种R.trigonus Hand.- Mazz.核型相似,但其随体染色体短臂比后者更小而不同。新变种R.silerifolius var.dolicanthus L. Liao核型(2n=2x=16=4m+2sm+10st(2SAT)与原变种Var.silerifolius不同。根据形态和染色体的特征,我们认为本文中两个新分类群和R.Trigonus是国产毛茛组中x=8至x=7的过渡类群。
四川杜鹃花属新分类群
何明友, 许介眉, 胡琳贞
1997, 35 (1): 63-66. 
摘要 ( 0 ) HTML ( )
贵州异叶苣苔属一新种
王印政, 李振宇
1997, 35 (1): 67-69. 
摘要 ( 0 ) HTML ( )
贵州菝葜属一新种
傅承新, 沈朝栋
1997, 35 (1): 70-72. 
摘要 ( 0 ) HTML ( )
堇叶芥属(十字花科)一新种
何顺志, 蓝永珍
1997, 35 (1): 73-75.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玄参属一新种
朱长山, 杨好伟
1997, 35 (1): 76-78. 
摘要 ( 0 ) HTML ( )
云南萍婆属一新种
钱义咏
1997, 35 (1): 79-80. 
摘要 ( 0 ) HTML ( )
云南鸢尾属一新种
董晓东, 赵宏, 赵毓棠
1997, 35 (1): 81-82. 
摘要 ( 0 ) HTML ( )
分支格局、组份分析与中值淘汰法
赵铁桥
1997, 35 (1): 88-96. 
摘要 ( 0 ) HTML ( )
文章简明介绍了现代分支系统学的分支格局原理和组份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李朝銮(1990,表2)的中国白粉藤属14种植物数据的分支分析。得出13个可能的最简约的二歧分支图,图长41步。这些分支图与李(1990)图2:13的比较表明,中值淘汰法不如组份分析方法有效,而且中值淘汰法有表相学和(或)进化系统学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