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铭江,龙爱华,章毅,等.中亚五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2):1 347-1 356.
[2] 保建云.中亚五国的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发展及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前景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6):28-40.
[3] 张抗.中亚地缘油气特点和中国的中亚发展战略[J].中外能源,2008,13(4):1-7.
[4] 孙霞.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J].世界经济研究,2008(5):37-43.
[5] 吴宏伟,于树一.中亚地区经济特点及与世界经济的比较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62-68.
[6] 崔炳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与经济格局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41-43.
[7] 胡红萍.中亚国家经济形势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10):20-26.
[8] 施玉宇.中亚五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4):24-27.
[9] 王海燕.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5(4):16-22.
[10] 王嘎.试论中亚五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化[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6):65-70.
[11] 常庆.中亚五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2001(1):65-71.
[12] 姚大学,王泽壮.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模式[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4):22-26.
[13] 胡颖,李道军. 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J].新疆财经,2010(4):41-46.
[14] 刘云同,王哲. 新疆与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70-73.
[15] 钟业喜,陆玉麒.红三角经济圈县域经济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4):568-573.
[16] 夏永久,朱喜钢,储金龙.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2(4):41-46.
[17] 边艳.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的演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6):42-47.
[18] 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5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