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1999年, 第37卷,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廿三)
王文采,李良千,王筝
1999, 37 (3): 209-219. 
摘要 ( 0 ) HTML ( )
(1)对升麻族铁破锣属、黄三七属、疏花升麻属、升麻属和类叶升麻属的重要区别特征进行分析
之后认为铁破锣属在此族居于原始地位,其他四属互相有清楚、稳定的区别特征,是四个独立的属,应予
保持,因此不同意英国学者J.A Compton将黄三七属和升麻属并人类叶升麻属的处理。(2)由于过去
被鉴定为Cimicifuga foetida L.的中国居群与分布于亚洲北部的真正的C.foetida L.除了花序不同部
分开花时间上的区别之外无其他重要区别,遂将此中国居群作为C.foetida L.位于其分布区南部的一
个地理变种。(3)描述了翠雀属3新种,铁线莲属1新种1新变种。
芍药属牡丹组的系统学研究——基于RAPD分析
邹喻苹,蔡美琳,王子平
1999, 37 (3): 220-227. 
摘要 ( 0 ) HTML ( )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 DC)是落叶亚灌木,其野生类群为我国特有。长期以来不同
学者根据形态性状对这个组中种的分类处理不断修正,不断有新种描述。我们采用RAPD标记分析了
牡丹组种内与种间遗传关系。从10个RAPD引物获得121个多态位点。用UPGMA方法构建的树系
图表明每个种的所有个体都各自聚为一支,种内的相似性系数为0.60~0.90,因此现有的7个种能很好
地区分开来。P.delavayi与P.ludlowii相似性系数为0.60,聚为一支;P.jishanensis与P.rockii、P.
ostii、P.qiui以及P.decomposita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48,聚为一大支。这两支与肉质花盘亚组和革
质花盘亚组相对应。这些结果与洪德元根据形态性状对该组所做的分类处理基本相符。我们认为
RAPD技术用于牡丹基因组分析是灵敏而行之有效的工具。
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郭宝林,肖培根
1999, 37 (3): 228-243. 
摘要 ( 0 ) HTML ( )
用HPLC法研究了具8位异戊烯基的黄酮醇甙类(A类)及一般结构的黄酮醇甙类(B类)在淫羊
藿属Epimedium L.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得到一些具分类学意义的结论。1)依据化学成分可将
Epimedium 分为3群:A群,主要含A类成分;B群,主要含B类成分;AB群,两类化合物含量都高。B
群的8个类群(种或亚种)有多项演化程度较高的形态特征,它可能是Epimedium发展演化中较为进化
的一个分支群。—朋群的种类为本屑较原始的类群,因而在化学性状上有朋群→A群、AB群→B群的
演化趋势,与形态演化趋势基本相关。A、B、AB群的划分与现有分类系统不一致,也与花粉、染色体C
带的结果不很吻合。2)分布于地中海的E. alpinum因有较高含量的厶2类成分(A类中4'-OH的一类
化合物)而体现了与中国的原始类群的一些联系。3)E. davidii和E. ecalcaratum的化学成分几乎相
同,表明花瓣距的有无在Epimedium中的原始类群可能不具重要的分类价值。4)HPLC图谱为E.Х
fanjingshanense这一杂交种的亲本来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研究结果为建立一个合理的Epimedium
的分类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矮牡丹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与该种濒危的关系
潘开玉,温洁,罗毅波,周世良
1999, 37 (3): 244-252. 
摘要 ( 0 ) HTML ( )
研究了矮牡丹Paeonia jishanensis Hong et W.Z.Zhao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形成。矮
牡丹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药壁结构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
同时型,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形,少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对芍药属木本类型的雄性发育进行
了全面研究,还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单核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观察,对能育花粉
与不育花粉的百分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能育花粉为45.03%~84.18%,它们在不同花中,不同花
药中,甚至同一花药的不同花粉囊中表现都不完全一致。联系矮牡丹的致濒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雄
配子体形成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不是导致矮牡丹濒危的主要因素。
南水青冈属及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壁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郑中华,王萍莉,溥发鼎
1999, 37 (3): 253-258. 
摘要 ( 0 ) HTML ( )
对主要分布于南美和新西兰的南水青冈属Nothofagus 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同时与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外壁的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水青冈属花粉外壁的厚度、结构、萌发孔类
型以及花粉外壁表面的纹饰与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为:南水青
冈属花粉外壁的柱状层和内层发育差,为颗粒状;基层和覆盖层无分化结构;覆盖层上为刺状纹饰;萌发
孔为5~8沟。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外壁的小柱发育好,形成明显的柱状层;覆盖层和基层常具一定的结
构;花粉表面较光滑,或为波状、颗粒或瘤状纹饰;内层发育较好;多数花粉具3孔沟,少数为3沟或3拟
孔沟。本研究认为南水青冈属花粉外壁的结构属于较原始类型,支持kuprianova等将南水青冈属独立
为南壳斗科。
四数獐牙菜的胚胎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薛春迎,何廷农,刘建全
1999, 37 (3): 259-263. 
摘要 ( 0 ) HTML ( )
四数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
  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3-细胞。子房2心皮,2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4列胚珠。薄
  珠心,单珠被,直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蓼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酸浆I变型。反足细胞
  在胚囊成熟时期宿存。果实成熟时,种子只发育至球型胚阶段。承珠盘存在。与已研究的獐牙菜种类
  的胚胎特征相比较,该种存在三个显著的特点:直生胚珠,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承珠盘存在。这三个特
  征目前仅在龙胆族中的花锚属中发现。经过性状分析,它们均是演征,此三个共有演征表明四数獐牙菜
  与花锚属是一单系群,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与Yun & Kupfer(1995)的分子证据部分吻合,因为分
  子系统树上的花锚单系支包括花锚、四数獐牙菜和北美的密花属(广义獐牙菜属中的密花组),而后者的
  胚胎学特征未有任何报道。胚胎学研究暗示四数獐牙菜的分类学等级有待重新评价,广义的獐牙菜属
  有可能不是一单系发生群。
中国东北晚白垩世酢酱草属(酢酱草科)一新种:嘉荫酢酱草
冯广平,刘长江,宋书银,马清温
1999, 37 (3): 264-268. 
摘要 ( 0 ) HTML ( )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中国黑龙江省嘉荫县晚白垩世(土仑期至赛诺期)的酢酱草科酢酱草属新种
  Oxalis jiayinensis Feng,Liu,Song et Ma;炭化种子长约1 mm,宽不足1mm;新月形,两端钝;表面具9  ~10条横脊;种皮石细胞等轴、细胞壁明显加厚。该化石种是酢酱草科在地质时期迄今最早的代表。
葱属薤白的核型分化
朱世梅,许介眉
1999, 37 (3): 269-278. 
摘要 ( 0 ) HTML ( )
对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的13个地方居群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12个国内居群
都为四倍体,2n=4x=32;一个日本居群为五倍体,2n=5x=40。13个居群的核型类型均属Stebbins的
2A型。薤白种内存在着核型多态性。种内的核型分化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关。主要表现为臂间倒
位、罗伯逊易位和或不等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结果导至薤白种内发生明显的核型分化。在13
个居群中,四倍体居群的核型明显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的核型公式为2n=4x=32=26m(2SAT)+6sm
(2SAT),属于该类的有华山居群、商南居群和长春居群。都江堰居群也属该类,但它的一对m随体染
色体为一对st随体染色体所代替。另一类的核型公式为2n=4x=32=24m(2SAT)+8sm(2SAT),沣峪
口居群、大飞水居群、汶川居群、武汉居群和红河居群属于该类。此外,宝兴居群、杭州居群、香山居群也
属该类,但它们各有一对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五倍体日本居群的核型属于第一类型,但有两条m
染色体为sm染色体所代替。最后,对薤白种内核型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因素,繁育制度和多倍性
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不同的生境有利于诱发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兼性无融合生殖和多倍
性则有利于克服育性降低的障碍和保存在居群中所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通过对薤白现代分布格局
的分析,认为日本应为它的分化中心。
滇产凤尾蕨属植物小志
陆树刚
1999, 37 (3): 279-280. 
摘要 ( 0 ) HTML ( )
本文订正滇产凤尾蕨属植物2种和1变种。Pteris subsimplex Ching ex Ching et S.H.Wu、Pteris hekouensis Ching ex Ching et S.H.Wu和Pteris monghaiensis Ching ex Ching et S.H.Wu被作为新异名处理。
马松蒿属(玄参科)的名实问题
陶德定
1999, 37 (3): 281-281. 
摘要 ( 0 ) HTML ( )
发现马松蒿Xizangia serrata Hong与齿叶翅茎草Pterygiella serrata Hand.—Mazz.属于同一种,因此马松蒿及其代表的单型属——马松蒿属Xizangia Hong均应处理为异名。
广西十大功劳属(小檗科)一新种
应俊生,龙光日
1999, 37 (3): 282-284.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秋海棠属二新种
谷粹芝
1999, 37 (3): 285-287. 
摘要 ( 0 ) HTML ( )
湖南淫羊藿属(小檗科)一新种
刘林翰,刘克明,胡光万
1999, 37 (3): 288-290. 
摘要 ( 0 ) HTML ( )
西藏毛茛科新分类群
郑维列
1999, 37 (3): 303-304. 
摘要 ( 0 ) 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