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今天是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36卷,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试论木兰植物门的一级分类——一个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案
吴征镒,汤彦承,路安民,陈之端
1998, 36 (5): 385-402. 
摘要 ( 0 ) HTML ( )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
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铁破锣属的系统位置——ITS(nrDNA)序列证据
汪小全,邓峥嵘,洪德元
1998, 36 (5): 403-410. 
摘要 ( 0 ) HTML ( )
对Beesia calthifolia等5种金莲花亚科植物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进行了测定。这几种金莲花亚科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25~232 bp,ITS-2
的长度范围为201~217 bp。B.calthifolia的ITS-1(227 bp)和ITS-2(215 bp)的长度及序列均与升麻
属及类叶升麻属植物相近,其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也近乎与升麻属及类叶升麻属植物完全一致
(仅一个碱基缺失的差异),但其在上述几方面均与金莲花属植物相差甚远。以Ranunculus enysii作为
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calthifolia,Cimicifuga acerina,C.brachycarpa
和Actaea asiatica形成一个单系群,并得到bootstrap分析的极强支持,B.calthifolia位于这一单系群的
基部。这一DNA序列分析结果与来自植物化学、孢粉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更进一步支持铁
破锣属是升麻族的自然成员,并可能是升麻族中一个最原始的类群。
rbc L基因序列分析对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系统位置的重新评价——兼论低等金缕梅类的关系
俸宇星,汪小全,潘开玉,洪德元
1998, 36 (5): 411-422. 
摘要 ( 0 ) HTML ( )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
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获得4个最简约树。简约树步长为893,其CI值和RI值
分别为0.558和0.591。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
的取样密度,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
金缕梅目内。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悬铃
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
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
组成,且是多系的。
独叶草属的胚胎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任毅,王玛丽,胡正海
1998, 36 (5): 423-427. 
摘要 ( 0 ) HTML ( )
独叶草属的胚乳发育为五福花型,其早期分化属细胞型;胚胎发育为石竹型下的独叶草亚型;珠
  被内层的部分细胞形成栅栏组织状,最后消失或近于消失;反足细胞宿存,部分不育大孢子宿存并和部  分珠心组织一起形成珠孔塞状结构。这些性状表明它与星叶草属间的相似性要大于与毛茛目其它成员 间的相似性。
Ostrya virginiana (Betulaceae)的胚珠和胚囊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邢树平,陈之端,路安民
1998, 36 (5): 428-435. 
摘要 ( 0 ) HTML ( )
首次报道了铁木属Ostrya的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O. virginiana的多数子房
内有2个胚珠,胚珠倒生,单珠被,厚珠心,具1至数个孢原细胞;孢原细胞子周分裂形成一个周缘细胞
和一个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形排列,它们均可成为功能大
孢子;绝大多数胚珠中具2~6个胚囊,胚囊蓼型。最后,对珠被层数和多孢原、多胚囊等问题进行了讨
论,并对桦木科各属的胚胎学性状作了比较,发现桦木科各属的胚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多孢
原、多胚囊,较长的传粉和受精间隔期等。同时,比较和讨论了某些胚胎学性状,如胚珠类型和珠被层
数,在高等金缕梅类各科间的异同及系统学意义。
中国真藓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杜桂森,汪楣芝,张玉龙
1998, 36 (5): 436-440. 
摘要 ( 0 ) HTML ( )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真藓属Bryum Hedw.13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
据外壁纹饰可分为:类型I,棒状突起顶端圆钝;类型Ⅱ,棒状突起顶端尖或具微突起;类型Ⅲ,棒状突
起顶端膨大成半球形。根据孢子直径的大小,可分3个类群。以上显示了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及其相似
性,证明真藓属确为一个自然分类群,真藓属孢子的形态比丝瓜藓属Pohlia Hedw.进化。这给苔藓的
孢子形态研究及分类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冷杉属植物叶角质层内表面的观察及其系统学意义
向巧萍,傅立国
1998, 36 (5): 441-448. 
摘要 ( 0 ) HTML ( )
 在扫描电镜下,比较观察了冷杉属全世界36种2变种的叶角质层内表面的结构特征,根据叶角
质层内表面胞间凸缘特征的显著差异,将冷杉属植物归为4类:(1)直且发达的单凸缘;(2)双凸缘;
(3)不发达的单凸缘;(4)弯曲且发达的单凸缘。并发现这四种凸缘类型在冷杉属中的分布格局与该
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相关性。根据所观察的结果和前人的属下分类系统以及化石资料,认为北美西
部是现代冷杉属植物的一个多样性中心。
兰科舌唇兰属的一新亚属
郎楷永
1998, 36 (5): 449-458. 
摘要 ( 0 ) HTML ( )
笔者曾在1994年发表的“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一文中介绍了
此新亚属——显柱舌唇兰亚属的分布格局及其与舌唇兰亚属的区别。现将它正式发表。此新亚属含12种,其中1种为新组合种。
西藏蔓龙胆属(龙胆科)二新种
郑维列,姚淦
1998, 36 (5): 452-462.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转板藻属一新种
郑洪萍,陈灼华
1998, 36 (5): 463-464.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西部耳蕨属新资料
张丽兵,孔宪需
1998, 36 (5): 465-468. 
摘要 ( 0 ) HTML ( )
台湾杉一新栽培变种
蓝开敏
1998, 36 (5): 469-469. 
摘要 ( 0 ) HTML ( )
中国植物分类学中的物种问题
徐炳声
1998, 36 (5): 470-480. 
摘要 ( 0 ) HTML ( )
Nooteboom和Peter Raven都认为中国的分类学家往往持有狭隘的物种概念,而这是由于他们缺
少足够的标本,尤其是模式标本,因而不能充分研究种的变异性。Raven说这使他相信中国植物分类学
中真正的物种概念颇有模式概念的色彩。他们的说法不无道理。的确,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可能有大量
的种其真实身份还有讨论的余地。根据单个性状或完全按营养器官性状来命名新种是常有的事。有些
学者甚至把发表新种作为其分类工作的主要目标。现有的、为数非常有限的关于中国植物变异式样研
究的证据证明有些“种”实际上是生态宗(Clinopodium)、地理宗(Cunninghamia和Indigofera)或呈地形
梯度变异式样的分类群(Lespedeza和Rhododendron)而已。根据表型的可塑性变化而命名的种曾经或
仍然被作为“好种”对待(Rorippa)。具各种不同叶形特性的种间杂种的分离系被命名为不同的种
(Ilex)。分类学上本来就已经很复杂的无融合生殖复合体由于新种的不断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
(Malus)。对一个具有复杂变异式样的种的精心研究导致对25个种名的归并,其中有10个是80年代
由中国分类学家发表的(Clematoclethra)。诸如此类的例子随着研究工作的扩大而势必大量增加。传统
植物分类学主要或完全以形态性状为依据。外部形态性状具有比较容易观察和记录的优点。分类学种
概念能满足多种用途分类的需要。但如果把分类学种概念说成是完全凭分类学家个人的主观判断或甚
至偏爱而很难有是非之分就颇成问题了。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对种这个分类阶元作客观的解
释。正确的物种概念来自对植物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正确和充分的理解。因此,作为标本室分
类学家,首先要研究尽可能多的标本。其次,尽可能收编来自其他方面的证据是十分可取的。这些证据
即使不是很有用的分类性状,对更好地了解或解释类群的变异式样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分类学家可
借以发现他所寻找的分类群在表型或基因型变异上的间断。对这两种间断的合理应用将导致在许多属
内种级水平的更加合理的分类。